他的鼻腔。他调整着数码相机长焦镜头的焦距,镜头里清晰地呈现出二百米外的海岸线边——十几台印有"孙氏水产"LOGO的厢式大货车静静地停在沙滩上,车灯全灭,只有一台黄色起重机的操作室亮着微弱的灯光,映出里面晃动的身影。
"二十三人,"趴在左侧的王浩低声报告,他的夜视望远镜扫过沙滩,"包括起重机操作手和货车司机,都穿着孙氏集团的工装。"
周锐把视线移向海面。月光下,一艘没有舷号的铁壳中型渔船正缓缓驶向对岸,这里是丹港和北朝边境距离最近的地方——仅隔300米海面。
夜色如墨,咸湿的海风裹挟着柴油味,在这个川平北道安龙郡的无名海湾盘旋。朴正浩团长紧了紧军大衣领口,指尖在配枪扳机护圈上无意识地摩挲。远处传来渔船发动机“突突突”的声音,从船头亮起三长两短的手电光——那是约定的信号。
"来了。"副官低声提醒,不自觉地把手按在了腰间的枪套上。
很快,一艘没有舷号的铁壳中型渔船缓缓靠岸,船头站着个穿皮夹克的男人,正是丹港孙氏集团的“卷毛”刘力。他咧嘴一笑,向朴正浩挥了挥手,门牙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朴团长兄弟!"刘力跳下船头,靴子陷入潮湿的沙滩。他操着熟练的北朝语问候,同时张开双臂做出拥抱姿势。
朴正浩略显僵硬地接受了这个礼节:"刘老板兄弟。"他的汉语带着浓重的口音,但比半年前流利多了。
三百多米外的对岸礁石群中,陈志飞趴在潮湿的礁石上,八月夜晚的海风依然带着些许的凉意,但他纹丝不动,眼睛紧贴着长焦镜头的取景框。
价值不菲的红外数码相机是保安公司从特殊渠道搞来的——米国最先进的军工产品,能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清晰拍摄五海里外的目标。
周锐趴在右侧的另一块礁石上,同样架着一台军工数码相机,不过他的任务是录制视频。镜头里清晰地呈现出刘力与朴正浩寒暄的画面,以及岸边整齐排列的一个个大包装箱。
"交易开始了,"周锐按下耳机,"‘影子’,注意记录数量;‘电脑’,拍下每个参与者的面部特征。"
“朴团长,上个月的货太好了,国内的老板们可惦记得很啊。”
朴正浩踢了踢脚边结冰的泡沫箱:“10吨帝王蟹,30万元。其他的螃蟹、鱼和贝类按老规矩,1200元一吨,一共950吨,1140万元。”箱盖缝隙间渗出暗红的血水,混着冰碴渗进沙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