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投效新主。”
“如今,他因功升为幽州刺史。”
高楷眸光一闪:“命奉宸司多加关注此人,若有异动,时刻来报。”
能凭一州之力,击败突厥,绝非庸碌之人。
“是!”
“说起此人,微臣倒想起一件趣闻。”崔皓倏然开口。
高楷兴致盎然:“有何趣闻?”
“据说,河南道滑州,有一介匪寇,名为柴让。”崔皓一五一十道。
“他聚众作乱,杀官吏,占据滑州诸县。”
“窦至德屡次清剿,皆未能建功,直到他拜齐鲁名士为谋主,方才设计,大败这柴让。”
“本可将其覆灭,却不料,此人竟反败为胜。”
“窦至德无可奈何,只能退兵。”
众人听闻,皆是惊奇。
窦至德占据河南道二十五州,竟拿不下这区区一州之地,反倒让人在卧榻之侧蹦哒。
“这倒是个人才。”高楷玩味一笑,“唐检,命奉宸司好生关注。”
“遵令!”
这时,夏侯敬德按捺不住,瓮声道:“主上,那石重胤占据关内道十二州,屡屡来犯,不如先行起兵,把他灭了!”
“以免他趁我等攻打河东道,偷袭关中。”
诸将皆是赞同。
然而,高楷摇头不许:“石重胤志大才疏,不足为虑。”
“留着他,尚有用处,不必急于把他灭了。”
“他有何用?”夏侯敬德迷惑不解。
李光焰咂摸片刻,恍然:“主上之意,以他为屏障,挡住突厥?”
高楷微微颔首:“突厥强盛,不宜和其接壤,兴起战事。”
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待天下一统,必要与突厥一战,击败这个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动武之事议定,高楷转向民政。
“杨烨,你为吏部司郎中,对五道八十州刺史的政绩,做一个考核。”
“上者擢升,中者平调,下者贬黜,务必澄清吏治。”
“若有贪赃枉法、戕害百姓者,一律依法处置,绝不姑息。”
“遵令!”杨烨肃然应下。
高楷继续说道:“窦公,你率礼部司官吏,安置宗庙、社稷坛,不得有误。”
“是!”窦仪拱手。
“此外,长安城牢狱中,囚犯甚多。”高楷忽然想起一事,“其中有罪有应得者,也不乏无辜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