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高楷只是略施小计,便轻而易举地击破了他们的设想。
而他们浑然不知,自以为胜券在握,还在这大言不惭地指点天下人物。
简直可笑!
这高楷已经三番四次打破他的认知,屡次以少胜多、反败为胜。
难道,这人才是陇右道潜龙,有统一天下之望?
此时此刻,荀夫子禁不住陷入深深的怀疑之中。
吴弘基与周顺德二人同样惊骇失色,除了惊叹高楷不可思议的胜绩,更有一丝丝钦佩之感,不可遏制地冒出来。
如此知人善任、兼备文韬武略之人,不正是他们孜孜以求的明主吗?
他们虽是兰州大族出身,却远没有刘氏那么显赫,不然也不会屈居刘文敬之下。
事到如今,必须为自己和家族考虑了。从前是师门不许他们出仕,他们也不看好高楷,这才选择冷眼旁观。
而现在,高楷崛起已是势不可挡,若再不识时务,恐怕错过了投效良机。
须知,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想到这,两人皆是暗下决心,不约而同地起身告辞。
荀夫子面色难看,本想开口挽留,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
天地君亲师,亲终究在师前,大家子弟,不可能只尊师命,却不顾家族前程。
若强行挽留,恐怕伤了多年来的师徒情分。
待二人离开,荀夫子黯然伤神。
刘文敬却是固执己见:“高楷虽然侥幸大胜,然出身终究不堪,远不如渭州李氏,世代簪缨。”
“我这就动身,前往渭州辅佐李家,誓要一雪前耻。”
他拱手拜别恩师,头也不回地去了。
荀夫子叹息道:“文敬心高气傲,虽有才华,争强好胜之心更甚。却不懂得变通,往往一条道走到黑。”
“争霸天下,又岂能全看出身。这一去,也不知是福是祸。”
眼看昔日书声琅琅的楼阁,转眼间门庭冷落。
荀夫子只觉得兴衰交替太快,快到猝不及防,一时竟有些心灰意冷。
他书信一封,将燕雀谷一战详细写了,叮嘱师门小心高楷。
尽了心意,便再无眷恋,安排童子遣散学生、关闭院门,就此封山。
花圃之中,绿菊仿佛感应到主人心境,纷纷枯萎、零落成泥。
书山学海,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世间风云变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