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让我的儿子给妾服丧,你眼里还有夫妻之情吗?
你让老二娶个鞑虏为正妻,你对他还有父子之情吗?
你对打天下的老兄弟们下杀手,你眼里还有兄弟之情吗?”
马皇后字字泣血,句句质问。
朱元璋瘫坐了下来,“一朝登基,六亲情绝,兄弟之义,父子之情,呵呵,朕早就失去一大半了。
朕是皇帝,身处万人之上,而这万人之上是无人之巅,咱也终究不过是天地间一个孤家寡人而已。
最是无情帝王家,何况他们只是兄弟?他们都没有江山社稷重要,咱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朱家的江山稳固?”
听到朱元璋的话,马皇后摇了摇头,终究是小农思想限制了朱元璋。
照朱元璋的这种想法下去,这群老兄弟,估计没几个是能善终的了。
朱元璋先天受限,而且后天不去改变。
有这样的皇帝,非臣子之服,更非万民之福。
朱元璋没拿百姓当人。
充军征税不停休,动辄就是全族屠戮,全乡充军。
百姓吃不饱饭,朱元璋在大诰里是怎么说的?
大诰的原文回答是:饥谨并臻,间有缺食而死者,终非兵刃之死,设使被兵所逼,仓惶投崖,趋火赴渊而殁,观其窘于衣食而死者,岂不优游自尽者乎?
意思是啥呢?意思就是饿死其实挺不错的,这是福分。
而且朱元璋还制定了户籍种姓制度。
朱元璋从来不爱民如子,他爱民如牲畜,爱是爱,但是该宰了给家人吃肉也是还不含糊的。
如果朱元璋真的爱民如子,洪武年间就不会有那么多场农民起义!
根据中国社科院张显清教授对《明代政治史》的统计,仅洪武年间,爆发的千人规模的农民起义便有一百九十余次。
这还仅仅是千人以上规模的农民起义。
不包括千人以下规模农民起义的数量。
执政三十一年,千人以上规模的农民起义便有近两百起,平摊下来,每年六次以上,还不算小规模的。
不过嘛,也能理解朱元璋。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奴性极重的人得了权力,对同一类人一定极其凶残,因为他们在奴隶主那里失去的尊严,他们要从同一类中得到补偿,对上卑躬屈膝,对下嚣张跋扈。
人性最大的恶,就是在自己权力范围内,最大程度的为难他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