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子开始加速并摘下弓箭,当目测距离差不多时,鞑子千户喝令一声,有人吹响牛角号,随着号声鞑子向明军抛射出轻箭。
前排的明军举起盾牌低下头,轻箭落在盾牌、明盔上,发出啪啪的声音,有人间或沉闷地哼一声。
鞑子开始提速,很快越过了路边横放的一棵树,明军这边一声喇叭,从胸墙后也抛射出数百支轻箭。
两边赶紧各自射完两轮轻箭,鞑子已经约只有一百步的距离。又是一声喇叭声,明军的一窝蜂火箭从最后一排胸墙后呼啸掠过天空。
依靠匠作技术,明军多射了一轮箭,一共给鞑骑造成十几人的伤亡。这点小损失影响不大,鞑子不为所动,从马鞍桥边摘下刀枪,已经距明军不到五十步,两个呼吸间就可以接战了。
就在这时,一声尖锐的唢呐声响起,前排的明军身形一闪,让出身后的轻炮。十多门大小不一的将军炮、碗口炮、虎尾炮、连珠炮、飞炮、神枪齐发,各种霰弹成扇面向前扫过去。
明军惯用封路的行营炮小的几十斤,大的一百多斤,用熟铁锻打而成,外用铁箍坚固,比前装的重炮轻便易移动,射程最远可以有二里。如果用单个炮子打放,即便打中了,也不过打死一两个人,明军往往把敌人放近至几十步打发霰弹。
这些名字、外型各不相同的轻炮是明军的至爱。明将认为“凡大炮装药甚难,不可轻放,必待贼将近,可以一放成功,否则贼未至,炮先鸣,后无以继,即抬炮、鸟铳亦然,五放则炮身通红,不能入药,故点放不可不慎。”而且野战中重炮移动不便,很容易落入敌手,上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就这样丢了。
在霰弹的打击下,跑最前面的鞑子被清扫一空,约有一半多人马摔在地上,后面的鞑骑刹不住马被尸体绊倒。
明军阵前白雾腾腾,在阵地的最右边,一名明军小校呐喊一声,带着十多名骑兵冲出阵地,向鞑子扑过去。杨植惊讶地看到,那名小校,手上挥舞一柄只在《绣像三国演义》中才有的关刀。
鞑子的带队百户见此次进攻已经失效,口中大喊“以热、以热”,众鞑骑纷纷掉转马头,准备撤退。
明军小校盯着鞑子百户冲过去,举起关刀向下一砍,鞑子百户一拔马一转身,轻巧地躲过一击,打马回去了。小校追之不及,喝令一声,骑兵跳下马来,开始割地上伤亡鞑子的首级。
姚涞见状叹息道:“家父云巡抚延绥时,常有边将看《三国演义》评话入迷,打造丈八蛇矛、青龙偃月刀上阵,而且喜欢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