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修兄且慢!怎能让你专美于前?今日我等共襄盛举!”
排最前面的翰林院队伍中,在金水桥头喊打喊杀的王元正、侍讲学士王思及几名翰林振衣长笑,跟着走上台阶。
徐阶站起来后看到杨慎的举动,吓得魂飞魄散。
他跪在左顺门这一个时辰里,想明白了很多事。
为什么李贤大学士口头规定“非翰林不得入阁为相”后,从皇帝到外朝大臣没有一个反对的。即使嘉靖,也只能冒天下之大不韪,通过简拔张、桂为翰林学士的方式,为他俩入阁铺平道路?
因为太祖高皇帝,给士人定的标准非常高,完全按孔孟所说的圣贤来选拔大臣的。
虽然太祖给了士人很大的特权和极高的社会地位为补偿,但是能做圣贤的士人,几希!
只要做事就会犯错,做得越多,错得越多。每个做事的官员都要接受他人的道德评判、绩效审查!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翰林从来不做事,一直在翰林院养望,其道德无可挑剔,绩效无法评估。所以翰林才能理所当然进内阁当相公!
这样发展下去,未来大明的中枢朝臣只能出身翰林、科道,因为翰林、言官从来不做实事,经得起道德审查与绩效考评!
凡二十岁为翰林的,只要不作死,三十年后必然为首辅。没有人能熬得过少年翰林。
自己与杨植都是少年登科为翰林,难怪杨植不但不掺和其他人作大死,还千方百计每到关键时刻就找借口离开翰林院这个是非之地。
杨慎早就完蛋了,他根本入不了阁,哪怕他不折腾,顶多就是在南京混一个尚书致仕。
我一个三十年后必定当首辅的人,为什么要跟他作死?
我比窦娥还冤,我完全是被裹挟的!
杨慎破罐子破摔想去撼门,头脑简单的猪翰林居然去凑热闹!
撼门的性质,与哭门、哭庙截然不同。用杨植的话,那是从内部矛盾上升到敌我矛盾!
江南那么多工人被东家欠了一年薪水,也只能哭哭啼啼跪在路口磕头讨薪,最多拉个横幅告个地状卖惨;一旦工人敢拍打东家的大门厉声呐喊“还我血汗钱”,那性质就是等同造反,官府指定要把工人抓去下狱的!
猪翰林!和这些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政治!
杨植临走前,意味深长地告诫自己说:“大明是法治社会。我们要遵纪守法,再怎么受欺负都不能抱怨,宁可家破人亡都不能有过激言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