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头称赞,杨植又问了第二个关键问题:“诸君的印信都带出来了么?”
见几名官员接受了前任教训,倒是都带着印信。杨植又问:“城内情况如何?”
一名参将回道:“比前两次兵变更乱!更多官吏被杀,更多的士绅家被抢,更多的衙门被烧!”
王郎中之前从来没有遭遇过如此刺激的情景,问杨植道:“我们怎么办?”
杨植冷静回道:“上次乱兵抢劫了钱财都没有被追回,反正也没有人知道,估计他们尝到了甜头。我们两人联署一份奏疏,他们也写他们的奏疏,一起报告给朝廷吧!”
两边各自写好发出奏疏后已经是深夜。杨植安排蔡巡抚等人在官驿里挤挤住下,对郭雷和孟青道:“我去大同城下看看户部粮储的情况!”
户部总理大同粮储的员外郎哪里敢睡觉,披挂整齐安排了仓丁严守。当放哨的仓丁把杨植带到办公室时,员外郎愣住了,脱口而出道:“杨翰林,怎么又是你?”
杨植简单交流了一下情况,以户部郎中的身份勉励了员外郎几句,传授了一些布置安保的心得,便打马去大同城下看城。
深夜一片寂静,弯弯的上弦月俯视着大地,对人世间的悲欢无动于衷。
马蹄哒哒地走在石板路上,声音传出很远。
杨植低头想着自己该如何应对这次兵变,路过城南军户家属区时,听到路边有人轻声唤道:“杨青天,杨青天!”
郭雷警觉看去,却正是当初自己给他赠送过坎肩和银子的那名军兵,连同几名军户。
“杨青天,大同现在不比前两次,里面都疯了,你们不要过去!”
七月十日夜,嘉靖在紫禁城里第三次收到了大同兵变的急报,连忙召来相关大臣紧急来中极殿商议。
这次的奏疏更全面更详细,从嘉靖到各位中枢重臣在深夜被唤醒,已经对大同的乱兵失去了耐心。
兵部尚书金献民激愤道:“可一可二不可三!大同军兵已不值得朝廷信任,宜以雷霆之势调兵平定叛乱,给边镇打个样!”
大司马随即提出辽兵李贤平定甘州之乱正在返回辽东的途中,可与朔州卫、应州卫,并调宣化镇精锐平叛,他的意见获得了一致赞同。
下面就是商议谁统领这些各自互不隶属的军队,按大明自于谦以来形成的制度,必须要文臣领军。
根据翰林、京官与地方官的比较原则,此时大同府境内尽管有地方官三品山西按察使实职差遣大同巡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