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份报纸报道了这件事?别的编辑看到这篇文章觉得不值一提,撇嘴说‘不就是除掉了3个伪军嘛,咱们部队哪天不战斗,哪天不杀鬼子?’可对我们敌工部来说,这篇报道直接打开了推行红黑榜的大局面!”
那位中年干部似乎对刘子魁说的这些挺感兴趣:“小同志,你回去拿几期游击报过来,我们研究一下。”
事后刘子魁才得知,那位名叫“胡服”的清瘦干部,是级别比师部首长还要高的中央领导,这次来山东根据地是帮着解决各项问题的。
首长们并不会专门开会讨论一个小小游击报的问题,不过王茂生、刘子魁、马绍勇他们在敌工部的尴尬身份,却恰恰显示出合并机关精兵简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经过各部首长多次开会讨论和中央的协调部署,第一轮精兵简政工作要求八路军115师师部、山东纵队司令部、山东分局三个领导机关逐步合并,下属部门科室凡性质相近的一律合并,如贸易与税务合并、财政与粮食合并、公安局与保卫科合并、党内交通与战时邮政合并、群众团体合并等。同时精简部门人员,力求精干。
大批机关干部充实到一线部队和部门,提高了机关的灵活性,也提高了作战部队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
意外的是,因为在政治宣传、策反锄奸和情报收集方面工作成绩突出,王茂生、刘子魁、马绍勇均被调整到了敌工部,游击报也相应保留下来,变成了侧重于向日伪军发动宣传攻势的舆论工具。
在传达上级指示的部门会议上,刘子魁脑子有些转不过弯来了:“什么意思,游击报以后就成了办给伪军看的报纸啦?”
王茂生点点头又摇摇头:“其实边界也没那么清晰,我们既可以写锄奸报道,也可以宣传根据地的好政策,发表对鬼子的战斗宣言,和现在的内容差不多,只不过我不再负责其他报刊杂志的组稿工作,有更多的精力来参与敌工部的工作,办好游击报。”
就比如下一期的报纸上,根据地内的其他机关报都在忙着宣传“减租减息”和“提高雇工待遇”的政策,游击报就侧重于“反恶霸斗争”,把各地惩戒不法地主的事迹挑出来报道。
因为和其他党政机关报的办报人员相比,王茂生和刘子魁长期活跃在危险的“准治安区”,更了解老百姓的真实想法。
他们发现许多村子减租减息流于形式,那些农救会长不会发动群众,就简单地念一念政策把减租减出来的粮食分给穷人了。
但到了晚上,那些佃户又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