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发动了突然袭击。一时间,火光冲天,爆炸声此起彼伏。
西伯利亚战场上,张大彪带领着部队一路披荆斩棘。他们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顽强抵抗,逐渐站稳了脚跟。苏俄军队不得不分散兵力,应对来自多个方向的攻击。
随着战争的推进,苏俄国内的局势愈发紧张。民众对战争的疲惫和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要求政府尽快结束战争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苏俄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是否归还外西北的问题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王小天密切关注着战场上的局势和苏俄政府的动向。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意志和策略的对决。他相信,只要自己掌握好节奏,坚持自己的底线,最终一定能够实现收回外西北的目标……
外西北战场的新局势
在外东北和外蒙古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王小天多年来精心布局,铁路与公路如同密密麻麻的脉络,将各个区域紧密相连。这些交通干线四通八达,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更为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在外西北的战场上,得益于外蒙古工业的支持,护国军的物资供应充足。各种武器装备、弹药粮草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使得战士们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战斗。一辆辆满载物资的列车在铁轨上飞驰,公路上运输车队也川流不息,呈现出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反观苏俄,情况则截然不同。沙俄时期遗留下来的铁路,由于年久失修,线路老化,运力十分有限。而且苏俄的工业体系大多集中在欧洲部分,如今国内局势动荡,欧洲部分的工业生产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要将物资运往遥远的远东和外西北战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苏俄军队在前线面临着物资匮乏的困境,士兵们的士气也逐渐低落。而护国军在王小天的领导下,士气高昂,作战勇猛。
此时,王小天再次展现出他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他安排沙皇尼古拉二世出面,劝降前线的苏俄军队。
在一处苏俄军队的临时营地外,尼古拉二世在护国军的护送下,缓缓现身。他望着眼前这些曾经为俄国而战的士兵们,心中感慨万千。
“士兵们,我是尼古拉二世。”沙皇的声音在营地上空回荡,“如今,俄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战争让我们的国家千疮百孔,人民流离失所。继续这场战争,只会让我们陷入更深的深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士兵们静静地听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