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在这个职位待到退休了。
所以,苏亦跟杨先生到华农拜访梁家勉先生,并没有去他的寓所,而是直接到华农图书馆。
前世,华农的图书馆馆舍是1987年建成的,现在的图书馆是就是后来的农博馆,当年苏亦没少去参观,几乎一到华农就去农博馆跟民族服装服饰艺术博物馆。
这两个地方,可以看的东西还是不少的。
图书馆位于华农16号楼。共三层,馆舍于1935年建成,四四方方的红砖建筑,现在除了藏书之外,并没有后来农博馆布置的各种展厅。
华农图书馆的农史资料品种相当丰富,而且有不少珍稀品种,在梁家勉先生多年的努力之下,这里已经成为了全国着名的农史资料收藏中心。
为华农乃至全国的农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文献资源保障,许多专家学者都曾到华农图书馆查阅这方面的资料。
不仅,丁颖教授写文章需要过来这里查阅资料,就连大名鼎鼎的英国的李约瑟博士也曾经过来这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华农图书馆农史藏书成为全国之最,离不开梁家勉先生的努力。
当年,华农建立,图书馆接收了原中大农学院、岭南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藏书,组成了华农图书馆。想要捋顺这里面的问题,让图书馆能够快速投入试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老先生几乎以馆为家。
尤其是他创建了圈内极为着名的“古农文献特藏室”,苏亦就是奔着这个来的。
老先生在图书馆的办公室,见到苏亦跟杨式挺俩人到访,显得特别的开心,当场就露出喜悦深情,站起来紧紧地握住杨先生的手,然后让座,示意他俩坐下。
等杨先生说明来意,梁家勉笑道,“你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杨式挺笑,“您老别笑话我了,我这一天天的,几乎都在外面跑,不是下工地就是在下工地的路上。不然,您老这里,我天天来。”
显然杨先生跟梁老的关系不错,说话也很随意。
介绍苏亦的时候,梁家勉笑,“小伙子不错,你在《文物》发的文章,我看了,写的相当有见地,你能够过来我这里,我很高兴。”
苏亦说,“去年写文章的时候,原本打算跟杨老师过来拜访梁老您的,结果,文章刚写完,就要去考古工地实习,就一直耽搁到现在,希望您老莫见怪。”
梁家勉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