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槿也忍不住问,“怎么说?”
苏亦解释,“因为梁先生培养的研究生,肯定不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去培养,他必须会从文化人类学方向去培养,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民族考古。”
“民族考古?”
苏亦点了点头,“是的,就是民族考古,有人说这是民族志考古。”
“啥意思?”
“就是,民族考古不是对某个民族文化的历史进行考古溯源研究,而是通过对当代现存的民族志资料的利用和以考古学的眼光进行现代民族志调查,以探求人们的特定行为模式或生存方式与所遗留下的遗存之间的关系、模式,供考古学家参考,试图透过考古遗存看到造就遗存的古人行为和生存方式。”
“太复杂了。”
“简单来说,就是民族考古,它不是专门去考古某个民族的历史,而是利用现有的民族资料去给考古学家做一个参考,然后去研究古人的行为和生存方式。”
白槿仨人似懂非懂的点头。
苏亦说,“算了,你们不要去纠结概念问题了,不同的学者对民族考古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如果你们跟梁先生做研究的话,就必须从事民族考古研究,这是一个大融合的研究方向,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甚至语言学相互融合,要学的东西非常多。”
“这也太难了吧。”周雅琴咋舌。
苏亦笑,“确实不容易,但学好了,你们就是这个领域的权威了,未来就是梁先生的衣钵传人,如果继续读博士,说不定就是你们中大的人类学的学科带头人了。”
说着,他望向白槿跟周雅琴两个姑娘,“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诱惑力啊。”
周雅琴立即摇头,“我不可能的,根本就不是这块料,能够考上研究生,我就谢天谢地了,这种好事,就交给小白吧。”
白槿没有摇头,而是反问,“这种好事苏亦你之前为什么不答应考梁先生的研究生。”
这姑娘显然是心动了。
苏亦咧着牙齿笑,“因为我比较喜欢北大。”
“就是这么简单?”
“对啊。就是这么简单!”
“不觉得可惜?”
苏亦摇头,“不可惜,因为我去北大,未来同样也能够成为学科的带头人啊。”
这一刻,大家都感受到他的自信了。
对啊,眼前这位,今年也才16岁。
要是到他们这个年纪,博士已经毕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