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业这帮家伙,苏亦倒是不拒绝,纷纷传授各种经验。
但是,他面对的整个专业。
这帮家伙跑去考其他大学还行,如果都在卷北大,大部分都是炮灰。
这一次从返回广州,苏亦只身一人,身边并没有同行者。
就连陈飞也没有回新会。
他本来也不是新会人,只是插队被分配到新会而已。
这一次回家,从首都站到广州站,差不多90个小时,四天四夜的时间。
也仅仅是到广州。
为了赶时间,他都没在广州逗留,当天就跟老爸老妈一起返回新会。
然后又是火车,又是渡轮,又是汽车。
终于到会城城区。
要不是老爷子非要让他回来过春假,再加上首都又冷又干燥,有点难熬,苏亦还真不愿意来回折腾。
一路紧赶慢赶,终于在除夕夜赶回老家了。
一回到家,就要帮老爷子研墨写春联。
老爷子是亲自等他这个大孙子回家才开始写自家对联的。
实际上,从小年开始,亲朋好友就陆续上门求对联,作为新会有名的书法家,慕名而来的人不要太多,老爷子也不拒绝,甚至,连红包都不收。
所以每年在老宅,前来求春联的人,都可以把门槛给踏破了。
一开始,大家都在劝阻,不让他那么累,结果看到老爷子乐此不疲,家人也就默认此事。
这个传统,也保持了好些年。
从苏亦记事起,就没断过。
等老爷子些完春联,看到苏亦拿出来启功先生赠送给他的书法作品,高兴不已。
直夸大孙子懂事。
跟弟弟妹妹们贴完春联,也就可以吃除夕夜团圆饭了。
也不知道小叔从哪里搬过来一个黑白电视。
晚饭后,大家都在家看春晚。
不仅他们家,邻居也都过来了。
这个年代,电视机绝对是稀罕物件,春晚更是稀罕。
因为今天才开始举办。
一时之间,苏家院子都成了录像厅了。
热闹得不行。
这一年的春晚,苏亦没看过,非常好奇。
导演则是邓在军跟杨洁,杨洁就不说了,邓在军也是83年春晚的总导演。
苏亦的印象中,83年才是第一届春晚,现在才知道,并非如此。
79年已经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