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还专门写了一篇明清档案的介绍性文章。
因为重复性有点高,加上版面有限,苏亦就给刘北汜先生提建议只刊登最有代表性一篇,不曾想还把唐益年的文章给毙掉了。
这就尴尬了。
一个在故宫工作那么多年的研究人员,好不容写篇稿子,就给他一个十几岁的小屁孩给毙掉了,这事弄的。
好在,刘北汜帮他解围,“益年,你不要逗小苏了。”
唐益年才笑起来,“开玩笑的,进去吧,老爷子才醒来一会,现在精神状态还不错,医生说能有半个小时的探视时间。”
这一次,苏亦终于在病房里面见到唐兰了。
这一是,他第一次见到唐老本人。
老人已经步入生命的倒计时阶段,瘦骨如柴。
用油尽灯枯来形容,也不为过。
但,跟上一次相比较就,唐老今天精神状态还不错。
就破例跟苏亦见面。
先把院刊样刊递给老先生观看。
虽然不是铅印版,但看到手抄版样刊,他还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实际中,老人已经看不清了。
戴着老花眼镜,很用力的观看杂志,看了一会,就放下来。
这时,唐老的二公子唐复年说,“我爸眼睛不好,小字基本上看不清了。”
“苏亦同学,你给读一读吧。”
这话是唐老说的。
老先生的话,带着浓厚的无锡口音,苏亦也听的不是很真切。
最后还是唐复年先生帮忙转达。
实际上,他们编辑部三人把样刊弄出来,也只是满足老人一个心愿。
却忽略了,老人眼睛不好这事。
苏亦突然想起来一件事。
当年马王堆汉墓发掘与出土帛书的消息被伟人得知的时候,他也想看一下整理出来帛书。
于是,到了9月上旬,帛书《老子》甲乙本由故宫的顾铁符、罗福颐等专家整理出来。
后来,因为老人家眼睛不好,小字看不清楚。
专家组,研究了个办法,把上海出的线装书改排成大字本。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苏亦肯定不具备这个能力。
但,他确实忽略了老先生视力的问题。
不然,之前抄写字体的时候,就可以适当放大。
这个遗憾,只能由他亲自来补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