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去中大,就让商老收他为关门弟子。”
这话,让众人意外不已,纷纷惊呼,原来苏亦跟商老还有这样的缘分。
姚孝遂先生直说可惜,然后他又说,“这一次,商老原本是要来的。不过容老已经84岁了,天气太冷,路途太远,所以容老早就跟学生们说不去长春了。但商老没有征求容老的意见就敲定了到长春开会的名单,当商老宣布自己同一班青年教师一道到长春参会后说:‘容老因年纪大,这次就不去了。’容老听后马上发火道:‘谁说我年纪大就不去,你比他们大三四十岁都能去,为什么我比你大八岁就不能去?’结果,临到出发的那天商老也生病了,两位老先生,也都来不了,听说因为这事容老都乐得不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众人笑得不轻。
当然,真以为两位老先生,关系不融洽,那就错了。
两位老先生关系很好,都认识五六十年了,商老话多,容老寡言。当商老说到容老不爱听的话时,两人就会抬起杠来。只不过,这位老先生都在中大,都研究古文字,学术渊源一脉相承,圈子大部分重叠,甚至工作单位都是一样,而且还共同收了不少二代弟子,特别是到了晚年,容、商二老一住楼上,一住楼下,形同一家。
偶尔有所争执,也是在所难免。
这一次,没能在大会上遇见两位老先生,苏亦还挺遗憾的。
心想着,到时候暑假回广州,找个机会去拜访两位老前辈。
这一次,他也认识了中大曾宪通他们几位青年教师,以后去中大的时候,就更加方便了。
这一次过来蹭学术会议,果然,跟好多前辈混个脸熟了。
以后有什么事情,自己去找上门的时候,就方便很多了。
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机缘,羡慕不来。
在曾宪通看来,苏亦跟商承祚先生很像,那是因为商老是他的老师,习惯性从古文字方面出发。
而张忠培先生,对于苏亦又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说,“我倒是觉得你跟梁思永先生挺像的,都是新会人,都一样的天资聪慧,也希望以后你学有所成,能够成为年轻一代的楷模。”
张先生这个说法,就是从考古学术背景去看待苏亦了。
在老一辈考古学者之中,也确实只有梁思永先生的这样的前辈才能够被称为少年英才了。
苏亦哪里敢跟梁思永先生自比。
他前世读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