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邀请过来,也是因为他在碑文方面的研究造诣而非书法造诣。
因此,参会的各位先生心思自然不在他的身上,或者说不在他的书法墨宝上,十年过去,好不容易有这样一个学界盛会,大家的心思都在讨论学术成果上,也没有哪位先生把心思花在跟启动先生求墨宝上。
于是,就便宜苏亦他们这些小辈了。
作为古文字学界泰斗,于省吾恢复高考以后的首届研究生都招了不少人,加上吴镇武一共有五人,在考古界,招收学生的人数跟宿白先生旗鼓相当,这在古文字学界也是独一份。
除了吴镇武外,其他四人年纪都偏大,其中两位都35岁了,跟姚华山差不多。
但四人当中,吴镇武年纪小,比较活跃,因此,也是他带着苏亦过来敲门启功先生的房门。
把会议手册送后,他们俩挤眉弄眼,老先生就知道他们醉翁之意不在酒了,问明来意之后,启动先生笑道,“这一次来的都是大脑袋壳的人,你们两个小家伙不去找他们,却来找我,本末倒置了吧?”
他口中的大脑袋壳的人,就是其他学问大的老前辈。
能够看得懂甲骨文这样的天书的老前辈,可不就是一个个都是脑容量都异于常人的大脑袋壳的人。
苏亦自然不能说,其他先生的签名的都被他收入囊中,只能说道,“我们对先生仰慕已久,难得有机会遇见先生,不想遗憾终身。”
得,遗憾终身这样的词汇都整出来了。
启功先生也扛不住了。
又见到他年纪小,有些疑惑,刚想说点什么,旁边的吴镇武助攻就来了。
“先生,苏亦是新会人,是援庵先生的小老乡,因此,听到先生也参加会议的时候,就激动得不行。”
有了吴镇武的帮腔,苏亦接下来的开场白就更加顺利成章了。
“我爷爷是美术老师,酷好书法,尤其推崇援庵先生的书法,也时常跟我讲援庵先生跟元白先生您的故事,再加上,我到北大读书以后,也经常听刘乃和先生的课,只是有些遗憾,今年您没有给我们开课,不然……”
“原来你这个小家伙是北大的。”启动先生说完,又问,“你是谁的弟子?”
苏亦赶紧自报家门,“今年跟随着季庚师学习佛教考古。”
启功先生听到这里,又有些疑惑了,“不对啊,你个小家伙研究佛教考古,跑来这里凑什么热闹。”
苏亦坦白,“我是跟高铭、邹恒两位先生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