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老成,“小师兄客气了。”
他还要继续说点什么,就看到苏亦朝着讲台指了指手。
很下意识噤声。
原来站在讲台上的徐苹方先生已经板书完毕,继续开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研究元大都的都市规划时,如何划定元大都的中轴线,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历来研究元大都的着作,可以说从清朝乾隆时期的《日下旧闻考》开始,直到近代奉宽《燕京故城考》(《燕京学报》第5期,1929年)以及朱偰《元大都宫殿图考》(商务印书馆,1936年)、王璞子《元大都城平面规划述略》(《故宫博物院院刊》总2期,1960年)等,都肯定元大都的中轴线是在明清BJ城中轴线之西,即在今旧鼓楼大街南北一线。」
「他们这个论点的根据是《春明梦余录》。该书卷六说:永乐十五年“改建皇城于东,去旧宫可一里许“,又说:宫城徙而又东”同时,他们认为元大都的钟鼓楼正压在中轴线之上,因此,旧鼓楼大街南北一线就是当时的中轴。如果以此线为中轴,向南延长,它正穿过今故宫的武英殿和中山公园。」
……
徐苹方先生,讲的就是元大都的中轴线。
苏亦利用周末的时间,带着北大的历史系的学生沿着实地走访调查,这事从一开始就获得系领导的大力支持。
之前的卡车载单车,就是最好的证明。
尤其是考古教研室这边,苏先生跟宿先生都觉得这事很有意义。
甚至,觉得应该弄得正式一点,于是,宿先生打电话邀请徐苹方先生过来做讲座。
不然,凭借苏亦,是没有办法把徐先生邀请过来的。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徐苹方先生。
前世,他备考北大的时候,老先生已经离世多年,自然没机会跟对方有交集。
但学界前辈,又是顶级大咖,他的着作,自然就成为每一个入门者的必读物,再加上徐先生门生众多,比如许宏教授,二里头工作队队长,也是公众考古方面的大拿,因为对方的关系,苏亦没少看徐苹方先生的着作。
跟北大的诸位师长一样,能够见到对方,苏亦内心倍感亲切。
好在,他进入北大读书以后,见到的老先生足够多了,再见到这些前辈先生的时候,已经没有起初那种冲击感了。
整个燕园几乎每一个老先生都是一个活化石,故事太多的,一个个都是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