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闹!”苏亦一脸无语。
现场又是一阵哄笑。
玩笑过后,苏亦才认真说道,“清代宫廷唐卡始兴于康熙年间,但当时规模有限,保存都现在的事物更是少得可怜,大量绘制主要集中于乾隆年间,目前存世的清宫唐卡也主要为乾隆时期的作品。”
康乾盛世,虽然是帝国最后的辉煌,但在艺术领域,同样一片繁荣景象,这点表现在唐卡艺术上也适用。
这时,有同学问,“小师兄,这一时期的宫廷唐卡,故宫总该有收藏了吧?”
大家都被百年文物流散史搞出心理阴影,生怕连故宫的文物都大量流散出国外。
对此,苏亦给出肯定的回答,“这个不用怀疑,故宫拥有大量这个时期唐卡藏品。我这段时间都在故宫实习,查阅的大量的文献资料也观看了不少唐卡实物,然后发现乾隆时期宫廷唐卡,多个机构都有出品,比如养心殿造办处,中正殿念经处等。”
“小师兄,为什么清宫会有那么多的唐卡啊?”
提问的学生是历史专业的。
跟考古专业不一样,他们并没有机会跟苏亦一起参观故宫,没有小师兄当导游的待遇。
因此,对苏亦提出的故宫学内容,还是缺乏一定的了解。
“清宫唐卡多,自然是因为清代对藏传佛教极为重视,别的就不说了,咱们就说中正殿念经处,它就是清廷专门设立管理藏传佛教活动的机构,这是单设的,宫廷内其它宗教活动统由内务府管理,不设专门机构。”
这样的区别对待,就能够体现出藏传佛教的重要性。
至于为啥清廷会如此推崇藏传佛教,自然是因为统治需要。
这些都不是苏亦分析的重点。
不过他既然提及中正殿念经处,同学们对于这个机构也开始好奇起来。
都疑惑,为什么一个念经处会出品唐卡。
苏亦解释,“中正殿念经处也简称中正殿,下设档案房、画佛处等机构。因此,拥有大量的画师。这些画师来源五花八门,民族地域各有不同,因此,这一时期的唐卡风格自然是多姿多彩。”
这个多姿多彩,并非说说而已。
到了这里,苏亦自然免不了又需要提及宫廷唐卡的各种风格。
“有的唐卡继承雪域勉塘传统,有的唐卡吸收中原绘画元素,有的唐卡受到蒙古审美影响,有的唐卡还吸收西洋绘画技法。”
苏亦说完,同学们意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