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第二年就病逝,隔年拓跋焘也离开人世。
因此,也有人说,灭佛是不祥之兆。
那么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呢?
根本原因也差不多。
都是儒家跟佛教的冲突。
那么异同点呢?
也有。
比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被动灭佛,被崔浩鼓动,借助借寇谦之的天师道实行灭佛。
这也是为什么,他后来干掉崔浩的原因,因为他后悔了。
而,周武帝宇文邕则坚定了多,他灭佛,是因为儒家势力,读书人多,崇儒抑佛,更加有利于他的统治。
这样一来,第二次灭佛,手段更加残酷。
姚华山用汉地佛教史两个灭佛事件来举例,确实比苏亦提及的梁武帝兴佛更加恰当。
然而,苏亦之所以提及梁武帝兴佛,主要表达是过度兴佛,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性。
因为吐蕃王朝的赤祖德赞,就是跟梁武帝一样的人物,对佛教的推崇,几乎到丧心病狂的地步。
这也是苏亦用梁武帝兴佛举例的原因。
但他也不能反驳说姚华山的例子不对。
甚至从姚华山的话,就证明他对汉地佛教史跟藏传佛教史都有相当的研究。
有了姚华山的加入,现场的气氛变得更加热闹起来了。
马世昌继续控场,“小许,你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别总听苏亦这小子高谈阔论,大家也畅所欲言吧。”
许婉韵也不推辞,“苏亦这小子也提过了,应该是跟僧富国穷有关吧,农耕时代,僧侣太多,劳动力就大大减少,随之带来的影响就是赋税少,因为教产是不需要上缴赋税的,很容易就产生社会问题。此外,还有就是王权跟教权的博弈吧,吐蕃跟咱们中原王朝不一样,宗教对他们巨大极大的影响,甚至演变到后面的****制度,从这个方面来说,佛教兴盛肯定会威胁到王权。嗯,我说的也就这么多了。其他的,暂时还想不到。”
说着,她望向苏亦,“你小子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苏亦说,“差不多都给婉韵姐你说完了,要补充也得马师兄跟姚师兄他俩来啊,我对这块真不熟悉。”
许婉韵笑骂,“滑头。”
马世昌也不推辞,说道,“那我简单补充一下吧,婉韵对吐蕃历史研究不对,可能不知道吐蕃时期的宗教之间的争斗非常严重。吐蕃社会的佛苯之争,绵延长达数百年,有人说,朗达玛灭佛,是苯教势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