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的是创制文字,派吐蕃子弟求学长安和崇奉佛教等项。
创造文字这一项,也并非苏亦杜撰的。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里面就记载:吐蕃古昔并无文字,乃于此王(松赞干布)之时出现也。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可以说是学界研究吐蕃历史的宝典。而苏亦曾经看过《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现在重新回来研究这段历史,事半功倍。
现在要研究吐蕃王朝的唐卡风格,涉及到吐蕃历史,苏亦再次翻看这本书的时候,感慨颇多,前面的一切积累,到了用的时候,既然有了一种庆幸之感。
庆幸自己,前世不曾偷懒。
当然,《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跟《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敦煌石室所藏大批藏文文书写卷,学界称——《敦煌吐蕃历史文书》。
与吐蕃金石录、吐蕃简牍,并称吐蕃历史的三大法宝。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也称“敦煌吐蕃藏文历史写卷”、“敦煌吐蕃藏文文献”。
这玩意,苏亦在课堂上,已经多次跟王讯他们这些本科生做分享。
因此,对这些文献的情况并不陌生。
现存共700卷左右,绝大多数被伯希和、英国人斯坦两人从敦煌藏经洞带到海外,被分别收藏在巴黎国家图书馆和伦敦印度事务部图书馆(大英博物馆图书馆)。
一部完整的历史写卷,直接分裂成为巴黎部分和伦敦部分两卷。
而《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则是一本书,一本由于道泉先生带回国的书,译本则是由王尧与陈践完成。
1980年出版,此后,王尧编着的《吐蕃金石录》(1982年版)和《吐蕃简牍综录》(1986年版,与陈践合作),
1992年《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重新出版了增订本,与《吐蕃金石录》和《吐蕃简牍综录》二书一起,成为三本一套的吐蕃文献丛书。与此同时,王尧发表了《吐蕃文献学导论》一文,对古藏文的特点、文献情况等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如果不是专业研究吐蕃历史,王尧先生的专着,读起来有点吃力。
这些苏亦前世耳熟能详的书籍,现在,一本都没有出版,藏文版的《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苏亦根本就看不懂。
他根本就没有办法拿这玩意来当文献引用。
但王尧先生译注的《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历代赞普传记》,他恰好翻看过,因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