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知识的阐释,对文物的文字介绍往往仅限于名称、年代、出土地.点、馆藏单位卡片式的简单说明。笔者认为,博物馆文物陈列的根本宗旨是通过文物展览的方式与观众交流文物的历史内涵,使观众在博物馆提供的文化服务中了解历史接受教育。这是由文物的性质、市场经济与观众需求.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文物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遗存。所以,文物具有双重性质:一是物质性,即文物的物理形态;二是历史性,即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们都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程度地揭示了各个历史阶段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轨迹,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制度.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都或多或少地展现了各个历史阶段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所取得的成就。文物的历史性是文物的本质属性,是文物区别于其他任何物质的特性,也是文物真正的价值所在。
博物馆虽然是--种公益性、非盈利性的机构,但在我国市场经济已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的今天,博物馆与市场经济也有了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其实质就是向社会提供一-种服务性质的文化产品。它有着藏品研究、陈列设计与布置展览等工艺流程、广告宣传等营销手段,中间也产生着各种各样的成本。这种产品的消费者,就是社会公众,人们参观文物展览,即博物馆的产品实现销售的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对产品拥有选择和自由消费的权利。社会公众参观文物陈列的行为是自发的,是受其消费需求驱动的。而这一.需求的产生是由文物的特性决定的,文物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这是其他物品无法取代的。因此,公众参观文物陈列的主要需求,不是欣赏文物外表的物理形状,而是希望通过文物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获取文物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市场经济中,社会资源通过产品的优胜劣汰来达到优化配置,文化产品如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产品将会被市场淘汰。同样,博物馆文物陈列能否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也是博物馆文物展览成功与否的关键。当前,博物馆对公众的免费开放已逐步成为现实,但这并不等于说博物馆就可以不顾或忽视经济效益,因为对公众免费的背后是政府在财政上的更大投入,而财政收入大部分是从纳税人那里得来的。只有办好陈.列展览,充分满足观众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其经济效益也才能得以体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