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停战协议的墨痕在时光里悄然晕染,可这脆弱的“和平”表象,恰似深秋薄霜,在日军愈发炽烈的野心烘烤下,随时都有碎裂的危险。
1938年11月9日,上海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又一次被卷入命运的漩涡,一场新的危机正在黑暗深处悄然酝酿。
破晓时分,黄浦江裹挟着寒意翻涌,浓稠的晨雾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笼罩着江面与两岸。
彭善妹裹紧打着补丁的灰布棉袄,踩着结霜的青石板路,朝着临时医疗站匆匆走去。
昨夜,她在潮湿阴冷的地板上合衣而眠,梦里全是朱赤穿着军装的模样,还有他临终前那坚定又温柔的眼神。此刻,疲惫从她每一寸肌肤渗出来,可当她抬头望见医疗站那面褪色的红十字旗,目光瞬间变得坚毅如钢。
推开医疗站斑驳的木门,一股混杂着消毒水与血腥味的气息扑面而来。几位医护人员已经开始忙碌,他们动作麻利地整理着所剩不多的绷带和药品。
彭善妹轻轻放下手中的竹篮,里面装着她省吃俭用换来的几卷纱布。
她拿起一块有些发硬的抹布,仔细擦拭着满是锈迹的医疗器械,每一个动作都带着对生命的敬畏。
指尖触到胸前的铜哨,那是朱赤留给她的定情信物,也是他牺牲前最后的牵挂。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朱赤出征前握着她的手说:“善妹,若有一日我回不来,你就替我守护这片土地。”如今,这句话成了她在黑暗中前行的明灯。
同一时刻,前沿阵地的寒风更加凛冽。孙元良裹紧那件穿了多年、袖口磨得发亮的军大衣,在战壕间来回巡视。
士兵们身上的单衣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可他们的腰杆依旧挺得笔直。孙元良走到一个新兵面前,这个少年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眼神却充满了无畏。
“怕不怕?”孙元良的声音带着关切。少年咧嘴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报告旅长!俺们身后是爹娘、是乡亲,小鬼子要是敢过来,俺拼了命也要把他们挡回去!”孙元良重重地拍了拍少年的肩膀,心中涌起一股热流。但他清楚,日军的异动越来越频繁,这场仗必定艰难无比。
上海租界的阴影里,阴谋正在滋长。狭窄昏暗的巷弄中,几个身着便衣、眼神阴鸷的身影鬼鬼祟祟地穿梭着。
他们警惕地四处张望,确认无人注意后,悄悄打开一间破旧仓库的门。仓库里堆满了一箱箱军火,散发着冰冷的金属气息。这些日军特务正加紧囤积武器,准备随时发动突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