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少?不请明星?”谢小晶有点惊讶。
“不了,我打算全员用咱北电的学生,就算一些年长的角色也请老师们客串。”
听到这话,谢小晶眉开眼笑道:“哈哈,好,这下老钱没话说了,看谁敢说我们北电导演都是白眼狼,哼。”
林枫又开始搞怪,贱兮兮道:“老师,我这算不算抛弃了咱导演系的传统。”
谢小晶一下子就反应过来,笑骂:“屁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要也罢”,后继续道:“言归正传,这部电影你想怎么操作?”
林枫明白谢小晶的意思,急忙答道:
“电影我出资,挂咱青影厂出品和发行,演员和幕后采用全北电阵容。”
青影厂属于北电下属制片厂,各种许可齐全。
“这样,这部电影从出品到制作、发行全环节都是咱北电自己来。”
“嗯,这个想法好。”谢小晶听完后眼前一亮说道:
“这件事我会和校领导沟通,可作为学校的一个示范,到时该给的资源不会吝啬。”
“你只要安心拍好戏,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来找我。”
“谢谢老师!”
林枫得到谢小晶的肯定后,马不停蹄的去找青影厂的侯副院长汇报。
由于之前与的两次合作中,青影厂荣誉直接拉满,还由于创汇的事获得了上级的表扬,同时北电也打过招呼。
所以对林枫的项目比较重视,即使是一部长篇商业片。
不过青影厂确实是穷,让他们拿出现金不现实。
最后商定,电影挂青影厂的厂标,青影厂再以设备入股,并负责电影的发行,合计股份占电影的30%。
发行的宣传费用由项目出,大概130万,发行拷贝由青影厂垫付,在票房分账优先扣回,但第一轮拷贝数不得小于150个,后期根据情况增加。
不得不说,挂靠国企购买厂标是九十年代国内电影的特色了,那是民营电影公司都必须如此,直到2002年《电影管理条例》调整后,国内民营电影公司才可以独立制作电影。
说实话,这是林枫占了便宜了,不说其他,这个年代拍电影使用的35mm胶片,每盘3000-5000元,也就是每米6、7块。
想当年姜文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足足使用了25 万尺胶片,光胶片费用就花了至少50万。
其实在电影拍摄中有个术语叫“耗片比”。
胶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