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9日,东京的梅雨季节如期而至。细密的雨丝笼罩着浅草寺旁的墨韵书院,这座外观古朴的建筑在雨幕中更显庄严肃穆。我撑着油纸伞漫步在庭院中,青石板上倒映着飞檐斗拱的轮廓,耳边传来讲堂内学生们整齐的诵读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沈总,京都分院传来消息,当地风水师的集会人数锐减七成。”助理小周撑着伞快步跟上来,将平板电脑递到我面前。屏幕上是一组监控数据,曾经门庭若市的某风水馆如今门可罗雀,而附近儒家学院的报名人数却持续攀升。我轻点屏幕,调出另一份报告——由道观道长担任校长的十所儒家学院,正以“破除迷信,弘扬理性”为宗旨,悄然改写着岛国的文化生态。
“安排道长们下个月举办‘天人合一’主题讲座,重点批判风水术数中的荒诞理论。”我合上平板,目光落在庭院中新落成的老子雕像上。这座高达五米的青铜像手持竹简,面容慈和却不怒自威,与传统神社中的神像形成鲜明对比。“另外,加快墨子和孙子雕像的落成进度,要让民众看到华夏智慧的多元性。”
这场文化博弈的开端,源于半年前的一次偶然发现。当时星宁集团在岛国拓展业务时,频繁遭遇当地风水师的阻挠——他们以“破坏地脉”“冲撞神灵”为由,煽动民众抵制星宁的项目。我意识到,单纯的商业手段无法解决问题,唯有从文化根源入手,才能釜底抽薪。
于是,十所儒家学院应运而生。表面上,它们是传播东方文化的教育机构,定期举办书法、茶道、国学讲座;暗地里,由精通命理玄学的道观道长担任校长,用严密的逻辑和科学知识,逐一驳斥风水师的迷信理论。比如在一场关于“住宅风水”的辩论中,武当山道长长生真人以建筑物理学为依据,将“开门见灶,钱财多耗”的说法解析得漏洞百出,令台下观众恍然大悟。
“沈总,风水师协会发来了抗议信。”小周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接过信件,看着信中“文化入侵”“亵渎传统”等激烈措辞,不禁冷笑。这些人恐怕还没意识到,他们赖以生存的“神秘学”正在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儒家学院的课程中,专门开设了“堪舆学溯源”,用历史考据证明现代风水术的荒谬演变。
雨势渐大,我快步走进书院大厅。大厅中央,一尊刚刚完工的孙子雕像巍然耸立,将军持剑凝视远方,底座上镌刻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名句。负责雕像设计的工匠擦着汗介绍:“沈总,这尊雕像采用古法失蜡法铸造,连盔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