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8日清晨,东京银座的樱花尚未完全绽放,寒意裹挟着潮湿的海风掠过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我坐在星宁集团东京分部的会议室里,隔着防弹玻璃,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指尖轻轻叩击着檀木会议桌。面前摆放着的,是岛国老牌企业——东和株式会社的股权资料,作为持有其30%正股的大股东,我深知一场暗流涌动的博弈即将拉开帷幕。
东和株式会社是横跨电子、机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百年企业,表面上对星宁集团的注资表现得颇为欢迎,实则暗中对这位突然闯入的“神秘女股东”充满警惕。他们曾在内部会议上评价我“不是商人,而是女版诸葛亮加武则天”,这话传到我耳中时,我只是淡淡一笑——被对手重视,恰恰说明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威胁。
“沈总,东和的董事会拒绝了我们关于新能源项目的提案。”东京分部负责人铃木神色凝重,将一份文件推到我面前,“他们认为我们的技术会冲击现有产业格局。”我翻开文件,目光扫过那些措辞委婉却态度强硬的拒绝理由,心中已然有了计较。东和的高层显然低估了我的决心,这个新能源项目,不仅关乎星宁集团的战略布局,更是打破他们固有利益链条的关键一环。
我决定以“反间计”开局。通过旗下的星达信息科技公司,我授意技术团队在行业论坛上透露一项“颠覆性电池技术”即将问世的消息,但故意隐去研发主体。与此同时,安排商业间谍向与东和存在竞争关系的另一家企业——松川集团,泄露部分模糊的技术参数。消息一出,整个岛国商界立刻沸腾,东和与松川之间本就微妙的竞争关系愈发紧张。
松川集团率先坐不住了,其董事长亲自致电我,提出合作意向。我却只是含糊其辞,吊着对方的胃口。这招“隔岸观火”很快见效,东和察觉到松川的动作后,主动提出重启新能源项目的谈判。但我知道,这只是开始,他们的妥协不过是权宜之计,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
谈判桌上,东和的社长田中义雄笑容满面,却难掩眼中的戒备:“沈总,关于新能源项目,我们可以让出部分市场份额,但核心技术必须由东和掌控。”我轻轻转动着手中的钢笔,不紧不慢道:“田中社长,如今的市场,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淘汰。星宁的技术能让项目成本降低40%,收益提升三倍,这样的条件,难道还不够有诚意?”
田中义雄脸色微变,显然没想到我会如此直接。他身后的几位董事开始交头接耳,气氛愈发紧张。我知道,是时候使出“欲擒故纵”了。我突然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