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史局就在钟楼上面,局里的保章正时刻都要检查刻漏,并手执牙牌按时向宫中报告时间。
太史局就是司天监,而保章正是太史局的官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编制历法,以及测验“刻漏”。
刻漏,又称“漏刻”,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计时器。
“漏”是一种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
刻漏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泄水型漏刻水从漏壶的孔流出,漏壶中的浮箭随水面下降,浮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受水型漏刻的浮箭在受水壶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为了使水流均衡,可以放置多级受水壶。
古人根据一天中太阳出没的规律、天色的变化规律,以及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独创了一套计时方法,将一个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并与十二地支相配,分别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已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古代的一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郑斯文看过太史局钟楼上的刻漏,讪笑一声对身边的8大将军道:“明日炎宋大帝登基用不上刻漏了,我们用先进的手机看时间!”
郑斯文说着话,掏出智能手机看了看时间,已是下午3点(15);笑道:“还望8位将军辛劳,安排兵士布置禅让场地!”
……
翌日寅时刚过,巍峨的皇城尚笼在深秋的薄雾与微曦之中;大庆殿前巨大的丹陛广场上已是旌旗猎猎,仪仗森然。
郑斯文特意安排高强、李文、郭湘儒、张立男、吴莹惟、王协筠21个特种兵部署了21门礼炮,效仿后世国家元首访问的规格鸣礼炮21响。
高强、李文二十多个特种兵紧锣密鼓地安装礼炮,郑斯文和8大将军检查参加禅让仪式的大臣队伍。
汉白玉御道两侧,身着各色朝服的王公大臣、宗室勋贵、六部九卿,依品级序列,如雁翅般排开,屏息凝神,气氛庄重得仿佛凝固了空气。
卯时正刻,钟鼓齐鸣,九响深沉悠远的钟声,穿透宫墙,宣告着神圣时刻的来临。
厚重的大庆殿正门缓缓开启,露出金碧辉煌的内景。
须臾,在司礼监太监尖细而极具穿透力的唱喏声中,现任皇帝赵佶——身着十二章纹明黄龙袍,头戴通天冠,手持玉圭——自殿内缓步而出,立于丹陛最高处的御座之前。
他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