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和帝对卢远并非国之大贤有些失望,但还是忍不住感慨自己有远见,早早就把苏润绑在皇家,难怪这两年越来越顺。
“行了,卢远和子渊那边不必多说,只道他们不相克便好。”
等王监正离开,一旁赵叡开口谏言:
“父皇,既是如此,若卢远殿试排名靠后,不如就让吏部直接外放为官吧!”
他妹夫的气运也不是无休止的,何必非得让一个承受不起的人去承受呢?
“朕也是这么想的!”熙和帝抚着胡须,回应道。
安排好卢远,熙和帝扬手又给女婿赏赐了一堆东西,还特意交代:
“让你母后以赏赐婉儿的名义送去苏府,免得引起朝臣注意。”
他跟子渊,除了翁婿,更是君臣,一举一动都离不开朝政。
但荀菱华和赵婉?
做母亲的给女儿赏赐些物件,再正常不过了,朝臣知道了又能说什么?
不到午时,八名读卷官前来读卷,熙和帝朱笔定下一甲前三。
第三名往后的顺序,就没再调整了。
翌日。
传胪大典。
“熙和二十六年四月廿九,策试天下贡士,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三十三名,赐进士出身,三甲八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
紧跟着就是唱名。
这一次,苏润没能躲掉。
在熙和帝的授意下,苏润出列,高声喊道:
“第一甲第一名,东鲁省孔邑府孔楼!!!”
在百官注目下,孔楼入殿谢恩,如愿成为大炎第二位六元及第的状元,入翰林院,授正从六品翰林院修撰之职。
而卢远也得偿所愿,继承了梁玉的末元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平衡地方势力,今年清河省的贡士,殿试排名都不靠前,别说包揽一甲前三,前十都几乎看不到清河学子。
只有孔楼,虽说祖籍不在清河,但由于在青阳府学读过几年书,其父又任清河巡抚,算是跟清河有些关系,勉强没让清河学子太丢人。
唱名后,就是进士观榜和打马游街。
因为孔楼年方十八,比苏润当年中状元的年纪还小,熙和帝特意赏了匹白马让他骑着。
所以骑白马的不一定是唐僧,还可能是仲行。
就在孔楼带着新晋进士们在宫门外观榜时,赵翊和玉泉六子,偷偷摸摸离开了队伍。
“快快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