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帝,就算愁也轮不到他愁。
何况,以大炎如今的情形,为君之道,熙和帝和太子已经做得很好了,他夸就是。
所以感慨完,苏润就将思绪抛到脑后,专心研究自己的为臣之道了。
既然是时务策,不是史论,那就不需要太多假大空的东西。
俗话说得好,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打老鼠。
所以,身为官吏,必须做好分内之事。
只要各司其职,不推诿塞责,这臣子就算是做好了。
当然,什么忠心报国之类,也不能少。
滤清思绪后,他润了润毛笔,提笔以《左传》中的‘臣闻君子之仕也,事上谨而信,下慈而成,同其德,异其事。’为开头。
然后……
他修改了吏部考核官员的标准。
不仅制定了新的kpi绩效考核细则,还将官吏俸禄分为基础、绩效和养廉三部分,并且提出了末位淘汰制和百姓投诉信箱。
此外,在提高官吏俸禄的同时,他也要求加大官吏犯法的惩戒和治理有方的表彰力度云云。
苏润不是因为自己即将成为驸马,成为了统治阶级,所以才反过来苛刻朝臣。
相反,正是因为他一步步从底层走上来,所以更加清楚,一个好的父母官、好的朝廷,对百姓的意义。
他幸运地遇到了萧正、陆平这样的好官,所以活的平平安安,甚至有良好的读书环境。
可当年的青云府知府蔺英才,一场大水,害的青云府百姓,十不存一。
虽说是陛下宽恩,给了蔺英才戴罪立功的机会。
可若是他不犯罪,何必戴罪立功?
蔺家几十条人命就抵了死去的万余百姓,这些枉死的冤鬼难道是活该吗?
他们又该去哪里讨公道呢?
苏润总不能是非不分的说一句:
你们失去的只是亲人,但蔺英才可是连命都没了!
这也不是人能说出来的话啊?
苏润以往想起这事,只能沉默。
但今日到了殿试,这股郁气全都化为了他笔下洋洋洒洒的文章。
太和殿内,除了主持考试的熙和帝、太子赵叡和瑞王赵翊之外,还有以督察院左、右都御史为首的六名监考官。
见苏润写的入神,手不停毫,监考官们立刻就注意到了。
柳玉成不便去看,便老神在在的坐在一旁,看管大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