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曹操击败吕布,势力扩展到冀州。
他听闻赵嫣在常山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特意派使者前来招抚。
使者带来一封曹操的亲笔信,信中说:"闻卿智勇双全,保全一方百姓,孤甚嘉之。若肯归顺,当表为常山太守。"
诸将都劝她接受:"曹操势大,抗拒只会招来灾祸。"
赵嫣却看着信中的"归顺"二字,想起父亲说的"赵氏子孙,不事二主",摇了摇头:"我保境安民,不是为了官职爵位。曹操若真心为百姓,便不会强迫我归顺;若要吞并常山,我唯有一战。"
她加强城防,训练乡勇,又与幽州的鲜于辅、渔阳的田豫联络,形成犄角之势。
曹操见招抚不成,果然派夏侯渊率军来攻。
赵嫣却不与他正面交锋,只是坚壁清野,派小股部队袭扰粮道。
夏侯渊性急,下令强攻。
赵嫣登上城楼,见曹军在城外列阵,忽然对身边的弓手们说:"瞄准他们的鼓手!"
鼓声一停,曹军的阵脚顿时有些混乱。
赵嫣趁机下令开城门,让严纲带骑兵冲杀。
这是她从"白马义从"那里学来的战术,利用骑兵的冲击力打乱敌军部署,再退回城中坚守。
如此反复几次,夏侯渊损兵折将,只得退兵。
捷报传到许都,曹操抚掌大笑:"常山有此女杰,孤倒要见识见识。"
他不再派兵征讨,反而送来粮草和布匹,说"愿与卿共守北疆"。
赵嫣明白,这是曹操的怀柔之术,却也乐得暂时相安无事。
她用曹操送来的物资重修水利,开垦荒地,还在真定设立学堂,教百姓读书识字。
有老臣感叹:"赵家有女,胜过十万雄兵。"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爆发。袁绍派人来常山求援,曹操也遣使希望她袭扰袁绍后方。
赵嫣召集诸将商议,最终决定按兵不动:"袁曹相争,胜负未分,咱们守好常山,让百姓远离战火,便是最大的功劳。"
她命人在边境设立关卡,严禁双方军队入境劫掠,又开放粮仓,接济因战乱流离失所的流民。
那些逃过一劫的百姓都说:"若不是赵姑娘,我们早就死在乱军之中了。"
这年秋天,赵嫣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一本未完成的《治边策》,里面详细记载了如何安抚边疆少数民族、如何发展屯田、如何训练乡勇。
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