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的笔记里记载过。"赵嫣不卑不亢,"建和三年,乌桓王丘力居曾从断云谷出兵劫掠渔阳,可见此路可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取过笔墨,在舆图上勾勒出具体路线,"只需避开汛期,用羊皮筏渡过溪流,便能直插柳城后方。"
公孙瓒看着她清晰的思路,又想起她父亲赵昂曾是北疆有名的地理学家,不禁点头:"说得有理。严纲,你带三千骑兵,按赵姑娘说的路线行进。"
严纲虽不服气,却不敢违令。
临行前,他故意刁难:"赵姑娘既如此熟悉地形,不如随我同去?"
赵嫣毫不犹豫:"愿往。"
断云谷的行军比预想中更艰难。
谷内荆棘丛生,溪流湍急,有士兵抱怨不该听信女子之言。
赵嫣却沉默着拔出青萍剑,斩除挡路的藤蔓,甚至亲自试水深浅。
行至一处悬崖,她见士兵们畏缩不前,竟第一个攀着岩石爬了上去,在崖顶放下绳索。
严纲看在眼里,渐渐收起了轻视之心。"赵姑娘,你这身手,比许多汉子都强。"
"乱世之中,女子若不强,早就成了路边枯骨。"赵嫣擦拭着剑上的血迹,"我只求将军能大胜而归,让幽州百姓少受些劫掠之苦。"
三日后,大军果然抵达柳城近郊。
乌桓人毫无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首领蹋顿仅带着少数亲卫逃脱。
缴获的牛羊马匹堆积如山,严纲在庆功宴上,亲自为赵嫣斟酒:"姑娘的智谋,严纲佩服。"
赵嫣接过酒杯,却没有饮下:"我有一事相求。"
她取出父亲绘制的《北疆舆图》,"常山的族人还在受苦,恳请将军奏请朝廷,派兵收复失地。"
公孙瓒得知此事,对赵嫣愈发器重,不仅上奏朝廷为赵家平反,还让她担任"记室令史",负责整理军中文书。
在白马义从的营地里,这个穿皮甲、配短剑的女子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她能在帐中草拟檄文,也能在演武场弯弓射雕,连公孙瓒都常说:"我麾下诸将,论心细如发,无人能及赵嫣。"
初平二年,袁绍与公孙瓒在界桥大战。
战前,赵嫣根据俘虏的供词,绘制出袁绍军的布防图,指出其左翼是麴义的先登死士,战力最强,右翼则是新招募的流民,防备薄弱。
"将军可佯攻左翼,吸引敌军主力,再派精锐奇袭右翼。"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