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发专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废除孙权晚年严苛的律法,罢黜监视百官的“校事官”,甚至减免赋税,一时间赢得民心。
可这份“民心”,却成了悬在孙亮头顶的剑。
更让孙亮不安的是,诸葛恪竟提出要倾全国之力北伐,攻取青州、徐州。
“陛下,”诸葛恪在朝会上慷慨陈词,“曹操占中原,刘备据巴蜀,我东吴若不进取,迟早被吞并!”
孙亮忍不住反驳:“去年水灾,吴郡、会稽饿死数千人,国库空虚,何以支撑大军?”
诸葛恪却躬身一揖:“陛下年幼,不懂军国大事。臣已备好粮草,三月后便出兵。”
他甚至没等孙亮下诏,便径自调遣各州兵马。
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四月,诸葛恪率二十万大军围攻新城。
起初战事顺利,可五月入夏后,军中爆发瘟疫,士兵死伤过半,连他的侄子诸葛竦都染病而亡。
孙亮派宦官送去诏书,劝他撤军,却被诸葛恪扔在地上:“小儿懂什么!再等十日,新城必破!”
直到八月,新城仍未攻克,吴军已折损近十万人。
诸葛恪无奈撤军,路过巢湖时,见尸横遍野,竟笑着对左右说:“此乃兵家常事。”
消息传回建业,孙亮在书房枯坐一夜。
他翻开父皇留下的《兵书要略》,见上面批注:“兵者,凶器也,不可妄动。”
忽然听到窗外有脚步声,是宗室孙峻。
“陛下,”孙峻压低声音,“诸葛恪丧师辱国,又私藏甲士,恐有不臣之心。”
他递上一封密信,竟是诸葛恪与心腹商议“迁都武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证据。
孙亮捏紧信纸,指尖泛白。
他想起这些日子,诸葛恪入宫觐见时,眼神总是带着轻蔑,甚至敢当众修改他的诏书。“依将军之见,该当如何?”
孙峻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可在祭祀太庙时设伏,以‘谋害先帝’之罪诛之。”
十月的太庙,香烟缭绕。
诸葛恪刚祭拜完孙坚的神位,便被孙亮请去偏殿饮酒。
他饮下第三杯酒时,孙峻忽然拔剑,大喝:“诸葛恪谋反,格杀勿论!”
埋伏的甲士蜂拥而出,诸葛恪拔剑抵抗,却被孙峻一剑刺穿胸膛。
临死前,他盯着孙亮,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你……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