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指着窗外的稻田,“就像种田,得先松土施肥,读书就是给脑子松土。”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南征,江东震动。
朱治时任安国将军,率军镇守濡须口。
他见曹军战船密布,便下令在水口筑坞,状如偃月,号“濡须坞”。
副将不解:“敌军船多,筑坞何用?”
朱治指着水面:“曹军不善水战,若他们登陆,咱们退入坞内坚守;若他们乘船来攻,坞内的弓弩可射退他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果然,曹操大军来攻时,被濡须坞挡住去路,相持月余无果,只能退兵。
孙权巡视坞堡时,赞叹道:“此坞乃江东屏障,朱公真乃智将。”
这年朱治五十岁,鬓角已生白发。
他站在坞堡上,望着滔滔江水,想起初随孙坚时的光景,恍如隔世。
江风吹拂着他的战袍,那上面的补丁比勋章还多。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
登基大典上,朱治被封为毗陵侯,食邑五千户,位列三公之上。
“朱公追随先父三十余年,今日朕能登基,全赖朱公辅佐。”孙权亲自为他斟酒,“以后朝中之事,朱公可随时入宫商议。”
朱治叩谢,声音已有些苍老:“老臣年迈,恐难当重任。但只要主公需要,老臣万死不辞。”
他这年已六十岁,身体大不如前,常咳得喘不上气。
孙权派太医诊治,又赐给他上好的药材,还特许他不用上朝,有事可在家中处理。
朱治却仍关心国事。
见孙权要伐辽东,他上书劝谏:“辽东太远,粮草难运,不如专心对付蜀汉,收复荆州。”
孙权虽未全听,却也暂缓了辽东之役。
黄武三年(公元224年),朱治病重。
孙权亲自到府中探望,见他躺在床上,盖着打补丁的被子,不禁落泪:“朱公为江东操劳一生,竟如此简朴。”
朱治握着孙权的手,气息微弱:“主公……要善待百姓……守好这江东……”
孙权哽咽着点头:“朱公放心,朕定会记住您的话。”
这年四月,朱治病逝,享年六十二岁。
消息传到吴郡,百姓罢市三日,自发到他的墓前祭拜,哭声传遍街巷。
后来,孙权在吴郡为朱治立祠,与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