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用来赎回孩童。
回到宫里,他下了道诏书:"自今往后,有因饥寒卖子女者,官府代为赎还。"
建业城西有处废弃的军营,孙休让人改成学堂,召来博士给百姓子弟授课。
他常去听课,有次遇到个十岁的孩童,问他:"陛下,读书能当饭吃吗?"
孙休蹲下来,指着窗外的稻田:"你看这稻子,春种秋收,读书就像播种,今日种下的字,来日能长出粮食。"
永安三年的夏天,江东大旱,会稽郡闹起蝗灾。
孙休接到奏报时,正在批阅《吴书》的初稿。
他当即决定亲赴会稽赈灾,大臣们劝阻:"陛下万金之躯,不宜远行。"
孙休却已换上布衣:"百姓在受苦,朕怎能安坐建业?"
会稽的路上,他看到田地里的禾苗都被蝗虫啃成了光杆,有老农跪在田埂上哭。
孙休走过去,拿起老农的锄头,亲手挖了几锄土:"老人家,别哭。官府会发种子,我们一起补种晚稻。"
他在会稽待了一个月,每天和百姓一起下地,夜里就在县衙里处理公务,眼睛熬得布满血丝。
回京后,他下了三道令:一是开仓放粮,二是组织百姓兴修水利,三是改革税制,按收成多少收税。
有大臣说这样会减少国库收入,孙休把账本摔在他面前:"百姓才是根本,根若枯了,树如何活?"
这年冬天,蜀汉派使者来,说司马昭要伐蜀,希望吴国出兵相助。
朝堂上争论不休,有人说该趁机夺回荆州,有人说该隔岸观火。
孙休看着地图上的蜀地,沉默良久:"唇亡齿寒的道理,诸位忘了吗?"
他派大将军丁奉率军北上,攻打寿春,牵制魏军。
可惜蜀还是亡了。
消息传来那天,孙休在书房里坐了一夜,把诸葛亮的《出师表》读了一遍又一遍。
天亮时,他对张布说:"蜀汉虽亡,我们不能自乱。要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国家才能安稳。"
他开始更用心地治理内政。
在临海郡发现了铜矿,就派人去开采,铸造新钱;在交州开辟了通往南海的航线,让商船带来香料和琉璃;又让人编纂《吴历》,记录江东的历史。
有一次,他去太学视察,看到学生们在讨论"天命",就笑着说:"什么是天命?百姓吃饱穿暖,就是天命。"
孙休很喜欢读书,常在深夜批阅奏章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