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响中,马忠看到关羽眼中的不甘与愤怒,那眼神竟与父亲战死前如出一辙。
恍惚间,他的动作迟缓了一瞬,却被副将潘璋的怒吼惊醒:"还不动手!"
刘备倾全国之兵东征时,马忠在猇亭的密林中蛰伏了整整三个月。
他带着斥候乔装成猎户,走遍蜀军连营周边的每一寸土地。
在一张泛黄的兽皮上,他详细标注着蜀军的营帐分布、水源位置,甚至记录下了蜀军每日的炊烟升起时间。
某个雾霭沉沉的清晨,他带着三百死士摸到蜀军营寨后方,当火把点燃茅草的瞬间,东南风突然大作,火借风势,瞬间吞没了二十里连营。
看着蜀军在火海中奔逃,马忠却感到一阵莫名的空虚。
他想起出征前母亲寄来的家书,信中说家中的织布机修好了,新收的蚕丝雪白如霜。
原来这乱世厮杀,终究是为了能让更多人过上安宁的日子。
南中叛乱爆发时,马忠被任命为牂牁太守。
不同于其他将领的铁血镇压,他带着通晓夷语的幕僚,孤身深入蛮地。
在某个苗寨的篝火旁,他接过老酋长递来的米酒,辛辣的液体灼烧着喉咙,却让他看清了叛乱背后的真相——连年的赋税、恶劣的生存环境,才是矛盾的根源。
"蛮汉本是一家,何苦自相残杀?"他对老酋长说。
次日清晨,马忠带着士兵帮助苗民开垦梯田,将中原的铁犁改良成适合山地的样式;又请来工匠传授冶铁技术,当第一炉精铁在南中锻造成功时,寨老们眼中的敌意渐渐化作钦佩。
三年时间,他走遍南中七郡,在险峻的山崖上开凿出连接各部落的栈道,让闭塞的山民第一次见到了外面的世界。
建兴八年,曹魏大举进犯汉中,马忠率部紧急驰援。
在阳平关的城墙上,他与蜀汉名将姜维对峙。
箭雨纷飞中,他看着这个继承诸葛亮衣钵的年轻人,高声喊道:"伯约,你我皆是为将者,何必为虚名厮杀?"
姜维却挥剑直指:"马公,此乃家国大义!"
战鼓声里,马忠的长戈与姜维的宝剑相撞,迸溅的火星照亮两人脸上同样坚毅的神情。
这场激战持续了整整三天,最终以双方罢兵言和告终。
晚年的马忠选择隐居在武陵郡的深山中,庭院里种满了从南中带回的茶树。
每当有年轻将领前来讨教,他便煮上一壶新茶,望着远处的青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