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到,皇帝离去时的背影有些佝偻,眼角的泪痕在雨水里晕开——那不仅是君臣相惜,更是东吴失去擎天柱的悲怆。
陆家老宅的梧桐叶沙沙作响,陆抗拾起一片带雨的叶子,叶脉间流淌的水珠像极了父亲铠甲上凝结的血珠。
十四岁的他被拜为建武校尉,领父亲部曲五千人时,终于明白自己接过的不仅是帅印,更是东吴的半壁江山。
赤乌八年的西陵城被秋阳晒得发烫,二十岁的陆抗第一次踏上这座传说中的城池。
城墙斑驳的砖石上,还留着当年刘备伐吴时的箭痕。
他抚摸着城垛,突然理解了父亲为何总在书房挂着西陵的舆图——这里是东吴的西大门,是上游晋军顺流而下的必经之路。
彼时的晋武帝司马炎已完成北方统一,正厉兵秣马准备南征。
陆抗在西陵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沿江烽火台重新修缮。
他带着士兵徒步勘察地形,在险峻处增设暗堡,在河滩边埋下拒马。
当寒风吹起他的战袍时,年轻将领的眼神里已有了老将的沉稳。
一次巡防途中,陆抗救下了被山贼围困的西陵县令之女苏月。
这个聪慧的女子后来成了他的红颜知己,常与他在城楼上谈论兵法。
"晋军若攻,必以水军为主。"苏月指着江心来往的商船说,"但西陵的地势,正可借江水之力。"陆抗望着奔腾的长江,心中已有了破敌之策。
凤凰元年的冬天格外寒冷,西陵都督步阐的叛变如惊雷般炸响。
这个驻守西陵多年的老将,竟献城归晋,还将城中的防御图一并交给了晋军。
陆抗连夜点齐三万精兵,冒雪西进。
马踏过积雪的声音在夜色里格外清晰,他握着缰绳的手紧了又紧——父亲守护一生的城池,绝不能落入敌手。
晋军名将羊祜率五万大军东进,水陆并进。陆抗却不急于攻城,反而下令在西陵城外筑起长围。
将领们不解,他只说:"西陵城高池深,强攻必损兵折将。我们要围的不是步阐,而是晋军的援军。"
寒夜里,陆抗登上了望塔。远处晋军的营火星星点点,像贪婪的眼睛。
他想起父亲说过的话:"用兵之道,攻心为上。"
于是命人在长围上竖起告示牌,写明东吴优待降将的政策,又让被俘的晋军士兵带家书回去。
这些攻心之计,渐渐瓦解了晋军的士气。
当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