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槊横扫千军,将逼近的山贼尽数逼退。
他如同一尊移动的铁塔,用自己的身躯将孙权护在中央。
刀刃砍在身上的剧痛,箭矢入肉的钻心之感,都被保护主公的执念压下。
当援军赶到时,周泰已经身中十二处重伤,鲜血浸透的衣甲与地面粘连在一起,若不是尚有微弱的气息,几乎要被认作一具尸体。
这场血战在孙权心中种下了永生难忘的震撼,多年后他仍会向臣子们感叹:"若无幼平,孤早已命丧宣城。"
濡须口的江水永远记得建安十八年那个血色黄昏。
曹操亲率四十万大军南下,战船连绵数十里,旌旗蔽空。
孙权望着对岸黑压压的敌阵,眉头紧锁。周泰主动请缨镇守前线,他身披九吞八扎连环甲,腰悬双股虎筋鞭,立于船头,目光如炬。
当曹军的火箭划破天际,东吴水寨顿时陷入一片火海。
周泰手持长槊,率领三百死士驾驶蒙冲战船,迎着箭雨冲入敌阵。
战斗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
周泰的战船如同孤舟在惊涛骇浪中穿行,每一次接舷战都是生死相搏。
他的银铠上不断增添新的伤痕,箭矢如同刺猬的尖刺般插满全身,鲜血顺着铠甲缝隙不断滴落,染红了脚下的甲板。
在混战中,他发现孙权的指挥船陷入重围,立即调转船头,高呼着"随我救主",带领亲卫杀开一条血路。
当他浑身浴血地站在孙权面前时,连素来沉稳的孙权都忍不住眼眶发红。
战后清点,周泰身上新增创伤多达二十余处,旧伤未愈又添新疤,纵横交错的伤痕在烛光下如同赤色的蛛网,诉说着战斗的惨烈。
孙权对周泰的信任与感激,绝非只停留在言语之上。
建安二十三年,孙权在武昌大阅水师,特意将周泰召至身边。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孙权亲自解开周泰的衣甲,指着他身上密密麻麻的伤疤,逐一询问来历。
每道出一处伤痕的故事,孙权的声音便哽咽几分。最后,孙权解下自己御用的青罗伞盖,披在周泰身上,并赐以"宣城侯"印绶。
这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对周泰二十载忠诚守护的最高褒奖。
然而,周泰的忠诚之路并未因这些荣耀而止步。
夷陵之战前夕,刘备亲率大军东进,东吴上下人心惶惶。
此时的周泰虽已年近五旬,且满身伤病,却依然主动请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