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是按照“关于在农村建立公社问题的决议”指示,把创办公共食堂上升到新的高度:
\n
“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室、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农民的集体思想。”
\n
徐得庸看了看时间,先去队里和众人拿上农具,去翻了一个多小时的地,才到吃早餐的时间。
\n
早餐就是用大锅煮的玉米碴子杂粮地瓜粥,配上窝头咸菜,粥不稠但管饱。
\n
大家都乐呵的排队打饭,这几天天天吃的肚饱肠满,拉屎都能多拉二两上地,美滋滋。
\n
他们这里算是比较节省了。
\n
某些地方的食堂竟然开起了“流水席”,随到随吃。
\n
方针是好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各地实际情况,超越了人的认知觉悟。大食堂让大家做少做多都一样,吃相同的饭,大锅饭的摸鱼现象开始出现。
\n
当时的环境如果每家省着吃,也许能多吃几天,一旦敞开吃,很快就坐吃山空。
\n
种种事情不足言表。
\n
吃饭的时候,自然以家庭为单位聚在一起,有些桌椅板凳本身就是各自家的。
\n
徐得庸他们也是和各自寄住的家庭一起吃,大家都是每天早出晚归的干活,交流也不多,浑然没有来时的轻松!
\n
改变最大的是陈雪茹,这娘们沉默了许多,脸也晒黑了一些,原本白嫩的小手也磨出了茧子,变得粗糙许多。
\n
当然,也没有精力再来“骚扰”徐得庸……。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