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对于这些有坚定信仰的摩尼教徒,包康等人也没有为难,甚至就连陈箍桶都没有说什么。
\n
——自有宋军会将他们剿灭,他们没必要做这个小人。
\n
随即陈箍桶与包康等人商议了具体的投降事宜,并约定了投降的时间和地点。
\n
数日后,方腊义军的残部在包康等人的带领下,缓缓走下了山。他们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向宋军投降。
\n
这时,赵俣的圣旨也到了。
\n
赵俣同意了陈箍桶的主意,并让宋江将陈箍桶、包康、吕将送入京师,说自己要跟他们聊聊。
\n
宋江对三人说:“陛下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人乐为用,教你几个进京,未必是坏事,或有用你们之意。”
\n
宋江猜对了,赵俣本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原则,将陈箍桶、包康、吕将全都留在自己身边充当起了幕僚,有关江南的事,多有向他们问策。
\n
为了以儆效尤,方腊和方肥被剐于十字街头。
\n
由于有方百和邵氏求情,赵俣没有杀方腊的两个儿子方定和方亳,而是将他们跟西夏的皇室和宗室关在一起,永久囚禁。
\n
其余主动投降的方氏一族的男人全都被刺配到了偏远州县,女人进入教坊司。
\n
不投降的方氏族人,捉到后,不分男女老幼,全都就近在十字街头处斩。
\n
与此同时,赵俣下圣旨,升赏了所有立功的将士,并交代兵部对伤亡的将士做好抚恤工作。
\n
最重要的是,赵俣特意下旨,强调了,之所以出现民乱,都是因为地方士绅地主勾结贪官污吏巧取豪夺,不给百姓活路才造成的,推行新政二策是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唯有坚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