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种地的人减少的同时,因为有袁倾城研发出来的高产粮食、先进的种植技术,粮食的产量普遍翻倍,有些地区甚至翻了不止一倍,可以说,北方靠自己种粮几乎就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
\n
于是,大量吃饱了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为新兴的工业注入了鲜活的血液。这些百姓,脱下了沾满泥土的衣裳,换上了整洁的工装,从田间的耕作者转变为工厂里的生产者,他们的身份与命运,在这股历史洪流中悄然转变。
\n
北方的城镇随着人口激增而迅速扩张,商业也随之繁荣起来。市集上,来自四面八方的商品琳琅满目,从精致的瓷器到实用的机械零件,从柔软的布到坚硬的钢铁制品,无一不彰显着工业革命的成果。商贾云集,车水马龙,茶馆、酒楼、戏院等娱乐场所也应运而生,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昔日相对萧条的北方大地,如今已是繁华一片,生机勃勃。
\n
而随着海上贸易重心北移至登州港与密州板桥镇港,原本只到达南方的蕃商船队,如今频繁穿梭于渤海湾。
\n
码头上,装满玻璃、香皂、瓷器、丝绸、茶叶的货船昼夜不息,来自大食、波斯的香料与赵宋王朝北方工厂生产的布制品、制品、水果罐头、白酒、木自行车、人力车、火柴、钟表、煤油灯、面粉、香水等商品在此完成交易。
\n
登州港和密州板桥镇港的关税收入两年间翻了五十多倍,成为新的“黄金口岸”。
\n
为保障工业血脉畅通,朝廷以充盈的财政为后盾,在中原大地展开基建浪潮,疏浚黄河故道、开凿运河支流,昔日淤塞的河道重新贯通,装载水泥、煤炭的货船可直达工厂码头;新修的官道如蛛网般延伸,马车、木自行车、人力车、鸡公车川流不息,将工业品运往四方。
\n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研发,麻晓娇一直在研发的蒸汽机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相信要不了多久,火车就能诞生。
\n
真到了那一天,那北方的经济可就不只是腾飞了,而是工业革命的真正大爆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