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为外人道也。
\n
就说一样,因为没有对材料成分进行精确分析和配比的能力,工部的人在研发水泥的配比上就不知道试验了几万次。
\n
好在,麻晓娇在现代接触过各种材料,对其性能有一定的了解。穿越到北宋后,她能识别出制作水泥的关键原材料,如石灰石、黏土等。并且,她利用自己的知识,提出了对这些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的方向,以及如何能达到制作水泥的要求。
\n
有了这些作基础,工部才能仅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便在水泥的研发上,取得如此巨大的突破。
\n
赵俣亲自看过工部研发出来的水泥,又亲眼看了他们做的试验以及用这种水泥浇的混凝土,确认了工部研发的水泥虽然还远远比不上后世的水泥,但已经比之前麻晓娇他们搞出来的水泥强出很多了,甚至都能勉强一用了。
\n
赵俣当场就给李诫加官进爵,同时,所有在此事上立功之人皆有升赏。
\n
过后,赵俣说:“这水泥,实为我大宋建筑之革新利器,可令宫室坚固耐久,百姓居所亦能因此得以改善,免受风雨侵扰。朕观之,心生欣慰,实乃国之大幸,民之福祉也。”
\n
袁倾城在一旁补充道:“水泥之用,若广而推之,不仅宫室受益,道路、桥梁、水利等皆可因此变得更加坚固耐用,对我大宋发展,实有不可估量之益。”
\n
赵俣闻言,装着眼前一亮,说道:“爱妃所言极是,此等良材,当广为应用,造福万民。朕欲下旨,令工部尽快将水泥炼制之术推广至全国,凡需用之处,皆可酌情采用。”
\n
李诫等人听言,无不欣喜不已!
\n
“臣等已着手准备,将水泥炼制之术编纂成册,以便流传后世,惠及子孙。臣等亦将加强研发,力求使水泥炼制之术更加完善,以应国家之需。”李诫说。
\n
“大善。”赵俣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