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留也。故两军相当,旗帜相望,白刃陈于中野者,此非一日之谋也。能使其民令行,禁止士卒无白刃之难者,非一日之教也,须臾之得也。夫至使身被痈疽之病,脓血之聚者示亦离道远乎?夫痈疽之生,脓血之成也,不从天下,不出地从,积微之所生也,故圣人自治于未有形也,愚者遭其已成也。’ 黄帝听完又咋问的?”
小岳(回答):“黄帝问,要是痈疽已经成形了,没提前发现,脓也成了才知道,这可咋办?”
老孙(接着问):“岐伯咋回答?”
小岳(回忆着说):“岐伯说,脓都成了那可危险了,十死一生。所以圣人不让病发展成这样,还把好药方写下来,传给后人,就是为了不让人碰上这危险情况。”
老孙(肯定道):“没错!‘岐伯曰:脓已成十死一生,故圣人弗使已成,而明为良方,着之竹帛,使能者踵而传之后世,无有终时者,为其不予遭也。’ 黄帝又有新问题了,他问啥?”
小岳(说):“黄帝问,都有脓血了再治,能不能用小针导着治呢?”
老孙(笑着引导):“那岐伯咋说的?”
小岳(拍着胸脯,自信满满):“岐伯说,用小针治小病还行,治这大痈疽,那可不行,用大针又容易有坏处。所以都成脓血了,就得用砭石、铍锋这些来排脓。”
老孙(点头):“太对了!‘岐伯曰:以小治小者,其功小,以大治大者,多害,故其已成脓血者,其唯砭石铍锋之所取也。’ 黄帝接着又操心啥了?”
小岳(想了想):“黄帝问,要是病发展得厉害,还能治好不?”
老孙(追问):“岐伯咋回答这病能不能治好的问题?”
小岳(认真回答):“岐伯说,这得看病症是逆是顺。”
老孙(肯定道):“没错,黄帝一听就来了兴趣,马上就问——”
小岳(抢答):“愿闻逆顺!”
老孙(笑着说):“对咯,那岐伯就开始讲逆顺的情况了,他咋说的?”
小岳(回忆着讲):“岐伯说,要是痈疽伤人,白眼青,黑眼小,这是一逆;吃了药就吐,这是二逆;肚子疼,还渴得厉害,这是三逆;肩项活动不方便,这是四逆;声音嘶哑,脸色也没了血色,这是五逆。除了这五种,其他就是顺症。”
老孙(点头总结):“完全正确!‘岐伯曰:以为伤者,其白眼青,黑眼小,是一逆也;内药而呕者,是二逆也;腹痛渴甚,是三逆也;肩项中不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