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空而不硬,皮肤厚,按完有凹陷,而且腹部皮肤颜色还不变。”
小岳(好奇地问):“那鼓胀呢?”
老孙(耐心解释):“鼓胀啊,腹部和全身也都肿胀,跟肤胀看起来差不多,但是鼓胀的人皮肤青黄,腹部青筋都鼓起来了。就像原文说的‘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
小岳(惊讶地张大嘴巴):“这么明显啊!那肠覃又是咋回事?”
老孙(清了清嗓子):“肠覃是寒邪跑到肠外,和卫气相互搏斗,卫气不能正常运行,邪气就附着在肠外,慢慢长出息肉。刚开始像鸡蛋那么大,后来越来越大,肚子就跟怀孕似的,按起来硬硬的,能推动,不过月经还正常。‘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
小岳(听得入神,连连点头):“原来是这样,那石瘕呢?”
老孙(接着说):“石瘕生在子宫里,寒邪把子宫口堵住了,气血不通,该排出去的恶血排不出去,就留在里面,肚子越来越大,也像怀孕,但月经就不正常了,而且这病都发生在女子身上,可以用通导的办法治疗。‘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衄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
小岳(感慨道):“哎呀,这中医知识可太有意思了,这么多病症,还分得这么清楚。接下来还得请您说说怎么治疗。”
老孙(站定,微笑着):“要说这治疗还得是针刺啊,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就拿这水胀来说,一般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先辨明经络气血的盛衰。”
小岳(瞪大眼,凑上前):“咋辨明啊?您快说说。”
老孙(比划着):“比如说,要是患者脉象洪大,那可能是气血有余,针刺的时候手法就得泻法为主,让多余的气血疏散出去;要是脉象虚弱,那就是气血不足,就得用补法,激发经络气血的运行。”
小岳(挠挠头):“那具体刺哪些穴位呢?”
老孙(耐心解释):“像治水胀,常常会用到三阴交、足三里、水分这些穴位。三阴交,它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能调理三阴经的气血,促进水液代谢;足三里,是胃经的重要穴位,脾胃为后天之本,刺激足三里能增强脾胃功能,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