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论功行赏,我晋升为振威校尉,携七百亲兵与玉衡一起北上入京。
亲卫营驻扎在上京郊外,与其他上京驻军一同护卫京师。
不同的是——亲卫营不受兵部管辖,仅听凭陛下一人调令。
如果说进士皆以入翰林为荣,那亲卫营便是所有大兵小卒的心中所往。
只因凡亲卫营出身,必是文武双全之才。
小玉衡的书童容时便是出自于此,既晓文算,武力亦是高强。
作为将才训练营,里面的人不是随陛下起兵的将领后代,就是后来各地守军选拔上来的人才。
而我,在许多人看来,不过是仗着“弟弟”乃江陵侯,侥幸得以拜赵峥赵将军为师,这才被“选”入亲卫营。
听亲兵气呼呼讲完营中的风言风语,我对此一笑置之。
只道是:“他们难道就不想有个侯爷弟弟?他们就不想拜入名将麾下?”
谁人不想出身钟鸣鼎食之家衣食无忧,谁人不想拜良师习绝技平步青云。
除极少数淡泊名利之人,你我皆是凡尘俗人。
而我要做的,便是不负家人师长之所望,不给小玉衡丢人。
在此基础之上,在朝廷需要之时,尽一份绵薄之力。
但也不得不说,亲卫营的训练远比神武营难得多。
不仅有骑射、步射、翘关、马枪等课程不时考核,还有文考兵法。
哪怕入营后统一教学,仅文考兵法谋略,还是将不少人筛下。
哈哈哈哈,在下明诚不才,也就拿过十几次第一。
面对风言风语最有效的方法,便是用自身实力将他们狠狠征服。
只是一波平,又一波起。
总归还是那些话术,不过是因为我初始师资条件更好,才能胜过他们罢了。
他们这么说也没什么毛病,确实是如此。
可人总不能活在他人口舌之上,为他人恶言悲,为他人夸赞喜。
人,应为自己而活。
那我想怎么活呢?
唉,这个问题对于十六七岁的我而言,着实有些难了。
毕竟想是一码事,怎么实现又是另一码事,不然都是虚妄空想。
直到永平七年,奉令前往熊耳山剿匪。
说是土匪,实则是废帝锦衣卫旧部的一个据点,往外传递消息的同时,也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
对于废帝,我谢家人一向是厌恶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