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少年坚定的声音,落在司务厅厅内。
其他埋首于公务的官员闻言,纷纷投来视线。
其中,不乏不赞同的目光,只是碍于谢玉衡身份,不敢明言。
现今,大梁四处开战,军费开支巨大。
若遭西匈奴与夫余同时背叛,重现去年大军临城之境,亦无不可能。
谢玉衡仿若未觉,淡然行至舆图前。
她拿起一旁放置的六棱铜殳,往舆图上扶桑所在的位置一指。
“倘若去年年末所抓捕的扶桑俘虏,所言无误。”
“以其之猛烈攻势,不能判断出,其国内火焰山,将在近几年喷发。”
“我国现虽东防扶桑,南伐掸国,西收乌孙与伊列。”
谢玉衡平静的目光,扫过司务厅内所有人。
见众人都停下手中公务,齐齐望向她。
再次开口时,她音量又提高了几分,确保离得远的官员,亦能听清。
“但是,西收已接近尾声。”
“南伐亦一切进展顺利,若无意外,今年秋天之前,便可将掸国纳入大梁版图。”
“而扶桑岛国,独立于外。大梁若想将其一举拿下,必大举发兵。”
“自不可能,这么快组建起一支数十万的海军,唯从陆军中抽调,以备登岛后之用。”
她说着,持殳指向东匈奴的地盘。
“若大梁在进攻扶桑之前,将东匈奴拿下。”
“虽仍需军队驻守,但战后,可将夫余士兵打散分布至各营。”
“如此,既可在同化夫余士兵的同时,亦增加大梁的兵力,省去训练新兵的时间。”
“这也是为何,早朝之时,我提出收编西宁百姓的原因之一。”
简直就是白捡一支经初步训练的军队。
司远道看着自家徒儿优秀的模样,心里那个美滋滋,八珍糕一块接一块的炫。
少年持殳,在西鲜卑、东匈奴之间,画了一条线。
继续道:“自古游牧民族,以牧为生,牛羊马匹为其之根本。”
“夏天放牧,秋天马匹膘肥体壮,也是他们南下打劫大梁的最佳时机。”
“然,在他们沉默难熬的冬日,没有肥美的草料滋养,马匹也变得瘦弱。”
“春日万物复苏,又值其马弱之际。”
“不论从经济、或军事的角度上,都是大梁进攻的最好时机!”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