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做太守的羊续之手操办的。
蔡邕也是得到了羊氏的帮助,才能在吴地颠沛流离中得以生存,不过蔡邕为人就是这样,感念他人对他的好,并时时记挂于心,虽然一直在扬州境内,却始终没有来过庐江,担心给羊续带来麻烦。
“伯喈兄长,我还是七八岁孩童时,就与兄长相识,兄长那时就已满腹经纶,让弟弟钦佩不已,后来归家,家父还每每以兄长为榜样教导与我。
兄长在扬州转圜七八年有余,始终不来庐江郡,终于肯来见弟弟了,相遇少年时,再见已不惑啊!”羊续有些感慨的说道。
“哎!兴祖啊!非为兄不想来庐江,而是怕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这几年在吴地能安稳度日,还多亏了有你出手资助,为兄时时记挂在心中,又怎能牵累于你呐!
如若不是此次要离开扬州了,思来想去,还是应该来庐江一趟,当面道谢,不然为兄真的寝食难安。”蔡邕有些无奈的说道。
“兄长真是多虑了,我泰山羊氏也不是轻易为人拿捏的,而且在我治下的庐江,可没有王智那样的小人,并且兄长那事已经过去数年,那些奸佞之人,也只是嫉妒兄长的才学,不想你重返朝中为官而已。
兄长,不知你此次离开,是要返乡嘛?如若不急的话,就在庐江多住些时日,我们兄弟俩也能多相处段时日,并且我可是知道兄长学识渊博,我也好向兄长多请教一二。”羊续为蔡邕添上茶汤,继续说道。
“确实如兴祖你所说,我也是这两年才想明白的,我蔡邕也不过有些学识罢了,虽然我当初说话有些无所顾忌,但平心而论也没真正与人交恶,至于再去当官,我从未想过,当年我也并不想去做官,想来过了这么多年,那些人也早就把我忘记了。
我此次离开吴地,并不是要回陈留,而是要去往河东,当年我还在洛阳时,河东卫家与我结过一门亲事,本来以为我都已经避祸吴地,这门亲事也就作罢了。
没想到年前,卫家人找到了吴地,说并不介意我如今的身份,还是愿意达成当初的婚约,而小女文姬早已及笄,这两年跟着我颠沛流离,确实也耽误了婚配,既然卫家不嫌,那我也要遵守当年的约定,所以此次是去河东是送文姬成婚的。”蔡邕表示感谢后,继续开口说道。
羊续闻言,眉头微蹙,喝了一口茶水后,开口问道:
“兄长,你在吴地也有六七年了,那河东卫家之前可有联系过你?”
“自从我被流放之后,再不曾有任何联系,不过那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