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大潮里,厂里的孩子还真是骄傲又幸福的一代人,我们有着连现在的孩子都无法比拟的优越学习环境与条件,在整个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都装有取暖的暖气包,那暖气包可以把馒头烤香,经常有同学买了馒头花卷放在上面烤香香的,那酸爽……无法言喻。每到了夏天,厂里的职工家家户户会按人头发放冰棒票、汽水、西瓜等等等等,还有各类的防暑降温物资,每天上学,只要是厂里的子弟必定会兴高采烈的拿着发放的各种零食边吃边玩的走在路上,这是其他的孩子眼馋的方向。最有时代特性的一款就是汽水可乐(当时我们厂里发放的一种叫“康宝可乐”,类似于可口可乐的前身)。刚开始喝的时候觉得味不是味,一股药水味(该是因为有十滴水的配方的原因,为了防暑用的),不知啥玩意,天天喝着它带着它,不是觉得它有多好喝,而是某种标志,就是现在说的摆谱,装屌。以此来证明自己也是这个层次的人,咱也是厂里人……!奇怪的是,这样的味道喝着喝着居然就这么不知不觉的爱上了,就这样上了瘾,于是可乐瓶就成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
八十年代,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资金,当时因为我国一直对外宣称中国无外债,需要发行国债,收集民间资本,于是发行了国库券。(当时的中国一直对外宣称中国无外债,,所以外国所谓的国债在中国便称为国库券。想想中国文字还真是挺伟大的,仅仅是换了一种说法,表面看来意义却完全不同。字面上,国债是国家债务;而国库券呢?是资金存入国库,国家给的凭证。是不是很有意思?—此处引用山脉1981老师的《国债为什么叫国库券》)。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军工企业,定是这时代的宠儿,也是这样政策下的先行的群体,这样高的利率,没有人会不响应国家号召。不论有钱无钱,家家户户都会拼了小命也要买上一点。每到兑换一个小小的窗口,成百上千的脑袋,那就是密密麻麻的一大片,完全没有喘息的余地,堪比当年知青返乡的盛况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是去凑了一回热闹,那窗口上、窗口的栏杆上吊的都是人。只清楚的记得我那“勇猛的”母亲大人,如穿墙而出入的崂山老道似的,挤掉了不知多少的毛孔,挤伤了不知道多少的皮肤软组织,嗓子也由于费力不停的叫着我的乳名:“XX,你站那别动。哎哎哎,别挤啊,让一下,让一下,让我出去,我不出去你们怎么进来啊,麻烦啊让让,让让”。我了个天也,如今想起来,我老妈那可真不是一般人……嘻嘻。
除了兑换国库券的壮观,其次就是过年物资的发放了,那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