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三岁,就是十三岁父母也不见得就能放心吧)。好在同一栋房子有很多的家属阿姨是没有工作的(那时候有工作是一件打破脑袋也难有的事),于是母亲挨家挨户的请求隔壁的阿姨们帮忙有空闲的时候捎带着瞄瞄我,就这样我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独立。父亲是很宠我的,那个时候他的工作相当的忙,但是父亲经常会早早的起床,忙完自己然后用他那不太灵活的手法给我编麻花辫,我的头发又黄又少,书本里常说的黄毛丫头于我是最贴切不过的称呼了,我母亲至今还常常说我那是老鼠尾巴·······。父亲的手那时在我眼里很大很大·······可他从不会把我编疼,长大了才知道原来没有几个男的会扎头发的。扎好了头发,上班前父亲会拿一本小本子,一支铅笔给我布置几道算术题:一个人在家不要到处跑,把作业做了,我下班回来要检查,好好守家不要让别人把家里东西拿走了(其实父亲只是担心我一个小孩子到处乱跑不放心罢了)。于是父母忙工作,哥哥姐姐上学我守家。隔壁的阿姨们每天早上都会去菜场买菜,总是会叫我:XX我带你上街去玩去?我总是会回答:我不去。爸爸妈妈不让我到处跑,我还有作业没做呢。阿姨们总会说:没事的,跟阿姨去你爸妈不会说的。可我会坚持着不要去,这样我成了大人们眼中乖得不能再乖的孩子。一个人在家常常会把门紧紧的关着,因为担心真的有人会上我们家拿东西,于是关着门做父亲布置作业的我写着写着就会犯困,犯困了又怕别人会来拿东西,就把家里所有的小板凳排成一长排,就这样睡着。父亲母亲下班回家打开门的时候常常就是这样一个让他们会强忍住眼泪的情境(后来据他们说)。
那个时候厂里上下班都会叫卫子,朋友们一定都糊涂了吧,“叫卫子”是什么东东呢?哈哈!实际上是一个时间标志,相当于定时的大铃(遗至一种大的警报器,是当有敌机来轰炸时便于通知所有的人马上转移到防空洞的报警器。看过抗战片的朋友应该有所了解的),第一道卫子是起床准备上班铃,第二道卫子是上班铃,第二道卫子还没进厂门的就进不去是迟到了,第三道卫子是下班铃,下午亦是如此。每次叫过卫子后会有广播(就是用扩音器吧收音的电台放出来让大家听,类同于学校的广播),新闻以后会播很多音乐,有歌曲等等等等。我每天会在上“茅司”(公共厕所)的时候大声的唱歌(拿到现在来说算是厕所小歌后了,怎么说都是后字级别的),全是广播里学的,当然~~谁也不知道我到底唱的什么内容,声音挺大,音调还不错,可就是一句歌词不知道,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