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片刻后,只得将责任推到那老臣身上,说道:“朕本无此意,皆因他教唆。”
武则天不动声色,心中却已暗暗记下这笔账。待她离开后,高宗虽打消了废后的念头,但经此一事,也让武则天意识到局势的凶险,她与保守势力之间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不久后,武则天便授意亲信罗织罪名,指控那老臣意图勾结外敌,危害大唐。高宗在武则天的施压下,不得不下令将那老臣下狱。老臣入狱后,不堪折磨,最终含冤而死。经此一役,保守势力人心惶惶,朝中支持武则天的声音愈发高涨。
然而,武则天并未满足于此,她深知斩草须除根,否则后患无穷。此后,她开始大规模地清查朝中与保守势力有关联之人,许多与之来往密切的官员纷纷落马,或被贬谪,或被处死。一时间,朝堂风云变幻,人人自危。
在这场权力的大清洗中,武则天展现出了她果断狠辣的一面。但与此同时,她也深知一味的杀伐并不能真正稳固统治,还需安抚人心,展现自己的治国之才。
于是,在清洗完保守势力后,武则天又迅速颁布了一系列利民政策。她大力推行农田水利建设,鼓励百姓垦荒种地,提高粮食产量;减轻刑罚,整顿司法,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公正与仁慈。这些举措赢得了民心,使得民间对她的支持率大幅提升。
在稳定国内局势后,武则天又将目光投向了边境。当时,唐朝边境时常受到吐蕃、突厥等外族的侵扰,百姓苦不堪言。武则天深知,若想真正树立自己的威望,稳固统治,必须在军事上有所建树。
她精心挑选将领,充实边防兵力。任命程务挺为行军大总管,率军出击突厥。程务挺治军有方,作战勇猛。在他的带领下,唐军与突厥军在边境展开激战,最终大败突厥,解除了突厥对唐朝边境的威胁。此役大获全胜,极大地提升了唐朝的国威,也让武则天在朝廷和民间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着权力的巩固和威望的提升,武则天距离那至高无上的皇位似乎仅有一步之遥。然而,李唐宗室犹如横亘在她面前的一座大山,成为她称帝路上最大的阻碍。
李唐宗室中的诸多亲王,眼见武则天权势日盛,大有篡夺李唐江山之势,心中忧愤难平。他们暗中联络,密谋起兵,企图以武力推翻武则天的统治,恢复李唐正统。其中,越王李贞与琅琊王李冲父子二人最为积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冲在博州率先起兵,他广发檄文,痛斥武则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