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贤能之士汇聚到朝廷之中。这些人才不仅为唐朝的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武则天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武则天的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她在朝廷中的地位也愈发稳固。尽管前方依旧充满挑战,但凭借着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坚定的信念,武则天正一步步朝着权力的巅峰迈进,她所开启的时代,正悄然改变着大唐的命运。
随着武则天在朝中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她也引来了更多的明枪暗箭。一些心怀叵测之人,妄图利用各种危机来削弱她的势力,甚至将她彻底扳倒。
这一年,关中地区遭遇了罕见的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消息传到长安,朝堂上下一片哗然。保守势力趁机发难,指责武则天扰乱朝纲,触怒上天,才降下如此灾祸。他们在民间散布谣言,煽动百姓对武则天的不满情绪,企图引发民变,进而逼迫高宗废除武则天参与朝政的权力。
面对这场危机,武则天没有慌乱。她深知,此时稳定民心、解决旱灾才是重中之重。她首先以高宗的名义下了一道罪己诏,向天下百姓表明朝廷对旱灾的重视以及愿意承担责任的态度。诏书中言辞恳切,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并承诺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百姓度过难关。
同时,武则天迅速组织朝廷官员成立救灾小组,开仓放粮,安置流民。她亲自坐镇指挥,确保粮食能够公平、及时地发放到灾民手中。为了增加粮食储备,她还下令减免灾区周边地区的赋税,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种植耐旱作物。
在稳定民生的基础上,武则天又将目光投向了求雨之事。她深知,在这个迷信盛行的时代,一场及时雨对于稳定民心至关重要。于是,她一方面安排道士举行大型的祈雨仪式,以顺应民间的信仰;另一方面,派遣专人四处寻找水源,组织百姓挖掘水井、修缮水利设施。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武则天的积极努力下,长安周边的水利工程逐渐修缮完成,部分地区的水源得到了保障。也许是巧合,也许是上天眷顾,一场久违的大雨终于降临关中大地。干涸的土地得到滋润,百姓们欢呼雀跃。这场雨不仅缓解了旱情,更让武则天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大增。
那些原本企图利用旱灾来攻击武则天的保守势力,见此情景,顿时哑口无言。而武则天则借此机会,对那些造谣生事、企图扰乱朝纲的人进行了严厉打击。她以铁腕手段,迅速平息了这场由旱灾引发的政治风波,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