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上义正言辞地说道:“郭待封身为朝廷命官,不思为国效力,却贪赃枉法,蠹国害民。若不加以严惩,何以服众?何以正朝纲?” 在武则天的坚持下,郭待封最终被革职查办,没收全部家产,并被流放岭南。
这一举措,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些平日里有贪污劣迹的官员们,人人自危。武则天并未就此收手,而是乘胜追击,继续深挖细查。一时间,朝廷上下风声鹤唳,腐败之风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然而,武则天的这一行动,也触动了许多权贵的利益。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保守势力,对她的做法极为不满。他们认为武则天此举是在借机排除异己,扩充自己的势力。于是,他们在暗中策划,试图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武则天。
在整顿朝纲的过程中,武则天逐渐意识到,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门阀势力,不仅是她推行新政的巨大阻碍,更是威胁唐朝统治根基的隐患。这些门阀士族,世代簪缨,盘根错节,在朝中拥有着极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他们相互勾结,任人唯亲,严重阻碍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使得朝廷的决策往往偏向于维护门阀士族的利益,而非国家和百姓的福祉。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武则天决定对门阀势力展开打击。她深知,要想扳倒这些根深蒂固的门阀,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步步为营,找准时机。
当时,有一个名叫李义府的官员,此人颇有才华,但因出身低微,一直得不到门阀士族的重用,心中对门阀势力充满了怨恨。武则天敏锐地察觉到了李义府的可用之处,便暗中与他联系,向他表达了自己打击门阀、提拔寒门子弟的决心。李义府听闻后,大喜过望,当即表示愿意效忠于武则天,成为她在朝中对抗门阀势力的一枚重要棋子。
在武则天的支持下,李义府在朝中不断寻找机会弹劾门阀士族的不法行为。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犀利的言辞,接连揭露了几起门阀士族子弟违法乱纪的案件,引起了朝廷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使得门阀士族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也让高宗李治对门阀势力的专横跋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与此同时,武则天还大力推行科举制度的改革,增加了殿试和武举,为寒门子弟提供了更多晋升的机会。她亲自选拔人才,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真才实学,都能得到重用。这一系列举措,得到了广大寒门士子的热烈拥护,他们纷纷成为武则天的支持者,在朝中逐渐形成了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
长孙无忌等人自然不会坐视自己的势力被削弱,他们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