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却都透着喜悦;有的画刻画了冬日雪后汴京的寂静,那被雪覆盖的屋檐、街道上寥寥几个行人留下的脚印,清冷中又带着别样的韵味。
随着这些作品的不断涌现,“端派”绘画不仅在民间备受喜爱,就连一些达官贵人也开始关注起来,时常邀请“端派”的画师们去为他们作画,或是将已有的“端派”作品收入囊中,挂于家中厅堂,以供赏玩。
第三章:走出汴京
汴京有一位名叫陈商的画商,眼光独到,他敏锐地察觉到“端派”绘画的潜力,决定将这些画作带出汴京,去其他地方推广。
陈商带着满满一箱精心挑选的“端派”绘画作品,踏上了去往临安的路途。一路上,他每到一处城镇,便会找当地有名的画馆、文人雅集之处,展示这些画作。
在临安的一场大型书画交流会上,陈商将“端派”绘画摆放在显眼的位置。起初,当地的画师和文人只是随意地瞥上几眼,可当他们真正驻足欣赏时,便被深深吸引住了。临安的画师赵霖看着一幅描绘汴京夜市的“端派”画作,灯火辉煌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那琳琅满目的小吃摊,让他仿佛置身其中,不禁感叹道:“这画真是妙啊,把那汴京的繁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如临其境。”
就这样,“端派”绘画在临安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当地画师开始模仿学习,并且结合临安本地的风土人情,创作出了带有临安特色的“端派”风格作品。
消息继续传开,扬州、苏州等地也陆续迎来了“端派”绘画的热潮。各地的画师们相互交流、借鉴,“端派”绘画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它不再局限于汴京这一方天地,而是在更广阔的地域生根发芽,成为了当时画坛上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第四章:传承与发展
随着“端派”绘画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张择端的弟子们深知传承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广收门徒,将“端派”绘画的技法和理念悉心传授下去。
在汴京的一座画院里,李轩站在一群年轻学徒面前,手中拿着画笔,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道:“要想画好这写实的人物,需得先仔细观察,看那人物的神态、动作,每一处细微的表情变化都可能是这幅画的灵魂所在。比如这老者,他脸上的皱纹,不是随意勾勒的,而是要体现出岁月的痕迹以及他此刻的心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学徒们个个听得聚精会神,手中拿着纸笔,不时地记录着要点,随后便开始自己尝试练习。他们从简单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